第459章 无心之过
第459章 无心之过 (第2/3页)
有人说了,海瑞,他总没结党吧。
对不起,海瑞也有自己的朋友互相帮扶。
那个朋友就是朱衡,一个名声不显的大佬。
没有他一路的提拔保护,就海瑞的性格,早就被人陷害死了。
更准确的说,海瑞是举人的身份,在明朝没有人提拔,连县令都很难当上。
是朱衡将他从教谕一步提拔成县令的。
他出仕后,几次大的危机都是朱衡帮他化解的。
比如他担任县令时候得罪鄢懋卿,朱衡当时恰好担任吏部侍郎。
严党不想得罪朱衡,就没有动他。
直到他上了《治安疏》名震天下,有了名气作为护身符,才算是没人敢动他。
当然,他们两个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
朱衡欣赏海瑞的性情和操守,海瑞对朱衡非常尊重。
属于互相提携帮扶的楷模。
但海瑞在朝中有人帮扶也是事实。
明朝中后期,已经到了不结党就没法活下去的程度。
听到这里,朱元璋三人恍然大悟。
但理解了之后,老朱却更疑惑了:
“既如此,那咱打击结党,不正好能遏制党争吗?”
“为何你还要说会加剧党争?”
陈景恪长叹道:“问题就在这里,什么是结党?标准是什么?谁来判定?”
“我和他是同僚,一起吃了几顿饭,算不算结党?”
“我和他政见相近,为了推行一个政策,在朝堂携手合作了一次,算不算结党?”
“我拉一个人下马,只是空出来一个位置。”
“如果我给他打上结党的标签,就能拉下来一大群人,空出来更多的位置。”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有人故意搞扩大化?”
老朱三人都不说话了,他们太了解官场的情况了。
不是会不会搞扩大化的问题,而是肯定会。
陈景恪顿了一下,给他们思考时间,才继续说道:
“以后有官吏犯事下狱,审讯的时候问的第一句话,可能就不是他犯了什么罪,为什么犯罪。”
“而是先问他的同党都有谁。”
“你和他一起吃过饭,结党,抓。”
“你曾经在朝堂帮他说过话,结党,抓。”
“仅仅是结党还不够,必须要变强,让自己的党派变得足够强大。”
你说我们几个人抱团结成小圈子,不搞事情只自保行不行?
对不起,不行。
你们当官就挡了我的路,必须要给你们搞下去。 你们抱团成小圈子那更好了,罪名都有了,结党。
官吏哪怕只是为了自保,也只能拼命扩大自己党派的势力。
党派实力越强,在党争中活下来的概率就越大。
“职务就那么多,想扩大自己的势力,就必须去争去抢去偷袭……”
“想尽一切办法去攻击别人。”
“到那个时候,上上下下都只有一个念头,结党营私。”
“没有人会再想着去干实事。”
“因为不做就不会错,做的越多错的就越多。”
“所以,朝廷明牌打击结党不但不会遏制党争,反而会激化党争。”
“让朝堂变成类似于乱世的状态。”
马娘娘和朱雄英都脸色凝重,他们没有想到,以前以为的两条良策,竟然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而且他们敢肯定,陈景恪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的会演变成这种情况。
道理其实并不复杂,推演一下就能得出结果。
只是以前大家陷入了思维误区,没有往这方面想罢了。
老朱眉头紧皱,说道:“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可陷入乱世有些夸大了吧?”
陈景恪说道:“您以为乱世和治世最大的区别在哪?”
老朱说道:“乱世自然是礼乐崩坏、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治世律法健全,百姓安居乐业……”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这只是表象。”
“乱世和治世的区别,在于乱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治世是相对确定的。”
朱元璋、马娘娘和朱雄英都很茫然:“确定性?何意?”
陈景恪说道:“先说治世,因为有相对稳定的秩序,大多数东西都是相对确定的可预见的。”
“比如,我努力种田,一般都会有不错的收成。”
“我建一所青砖瓦房,就能传承两三代人。”
“我是个当官的,清廉爱民保一方平安,就算不能升官也能平稳做到致仕。”
“再说乱世的不确定性。”
“我建了一所房子,第二天就被劣绅恶霸给抢走了,告官的地方都没有。”
“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田,即将收获的时候,又被人给抢了。”
“我是个当官的,保境安民……突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