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税

    第198章 税 (第3/3页)

    朱棡和朱棣则大吃一惊,之前陈景恪指出新税法的缺陷,他们只是觉得他考虑事情比较全面。

    可是没想到,他竟然敢对两税法下手。

    从唐朝开始至今,两税法就是国家的根本税法。

    可以说,两税法事关国家存亡。

    这也敢动的吗?

    而且爹娘大哥这模样,似乎很期待啊。

    你们就这么信任他?

    陈景恪没有直接讲,而是先思考了一番,该怎么展开这个话题。

    本来想给他们讲一讲税法变迁史,但想到朱标编写新税法,肯定研究过这玩意儿。

    朱元璋和马皇后就更别提了,那更是大明制度的创建者,肯定也了解过。

    所以决定简单提一下,主要讲自己的想法。

    “税法是在不停变迁的,我们能查到的历史,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其一为井田制时期,百姓替国家耕种‘井’中间那块地,以作为缴纳的赋税。”

    “然后就是秦汉时期,秦朝正式开始征收丁税和地税,汉武帝时期在两税的基础之上,加征了商业税。”

    “但秦汉时期,除了这三种税之外,其它税种亦是繁多。”

    “这么多种税,征收是非常困难的。”

    “要么就征收不上来,要么就是百姓被逼死。”

    “到了唐朝,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就将所有的税都归于丁税和地税,也就是两税法。”

    “两税法简化了税种,降低了征税的难度,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对朝廷和百姓,都是非常有利的。”

    “后来的各朝税法虽有所变动,但底子依然是两税法,包括大明。”

    众人都不禁点头,两税法已经如此优秀,莫非你还能想到更好的法子?

    陈景恪继续说道:“从税制的发展来看,呈现出三个特性。”

    “其一,由繁而简;其二,越来越全面;其三,减轻百姓负担。”

    朱元璋点头道:“这个总结很好,简化税种能降低收税难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贪官污吏巧立名目。”

    “百姓身上的担子轻了,能吃饱饭了,就不会造反。”

    马皇后和朱标也点头赞同,是这个理。

    陈景恪见他们果然都理解,就不再啰嗦,直接进入了主题:

    “但两税法依然不够精简,也很不公正,百姓身上的担子也并未减下来。”

    朱元璋追问道:“你一一给咱说说,到底哪里有问题。”

    陈景恪解释道:“先说不够精简,这一条针对的是地税。”

    “地分三六九等,每块地种植的庄稼也不同。”

    “有种植棉花的,就用棉花交税。”

    “种小麦的,就用小麦交税……”

    “种粟的,所交的税就是粟……”

    “种同样的庄稼,因为土地品质不同,缴纳的税额也不同。”

    “同样一个地方,征收上来的农作物,可能就有七八种之多。”

    “放之全国,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东西征收时麻烦,储存也同样很麻烦……”

    “再说不公平,这一点体现在丁税和徭役上。”

    “东家有五口人一千亩地,西家也有五口人,却只有十亩地。”

    “可是征收丁税的时候,两家要出一样的钱。”

    “征徭役的时候,东西两家也都是各出一个人。”

    “表面看这很公平,可仔细想想,对西家太不公正了。”

    “凭什么东家更富有,承担的义务和西家一样?”

    “而且一旦出事,西家承受的风险也更大。”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等人,眉头都皱了起来。

    陈景恪没说他们还没想到,确实有些不对。

    可再仔细一想,又觉得没问题啊。

    两家都是五口人,有什么问题?

    “咔。”朱雄英咬破一个松子壳,悠哉的看着陷入苦恼里的众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朱标气不打一处来,喝道:“将松子给我放下,现在正讨论国家大事,你还有心情嗑松子?”

    “给我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到底哪里不对。”

    朱雄英悻悻的放下松子,说道:

    “这有什么难的,您要是知道什么叫公平,什么叫公正,就知道问题在哪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