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大结局

    第五百章 大结局 (第1/3页)

    …

    到了大元帝国这种程度,最重要的就是帝国的存续。

    老实说,江鸿飞绝对是千古一帝的典范,他的文治武功可以说远超历任皇帝。

    不过,也不得不承认,江鸿飞太能折腾了。

    江鸿飞在位的这些年,大元帝国的人,全都跟着他折腾,哪怕是休养生息那几年,其实也没有好好休养生息。

    如果江鸿飞再这么继续折腾下去,大元帝国指不定就让江鸿飞给折腾没了。

    而江修,对人对事都非常宽仁,而且呢,知进退,知厉害,不胡搞瞎搞。

    哪怕江修是最有可能成为大元帝国储君的皇子,他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可以说,江鸿飞的很多儿子都比江修有名。

    这就对了。

    一个好的皇帝,就应该这样。

    而且,江修勤俭节约,凡事就讲究一个省。

    可以说,江修一点也不像江鸿飞的亲儿子,他的脾气特别好,特别稳。

    江鸿飞在位这么多年,这么能折腾,大元帝国看着欣欣向荣,其实早就千疮百孔了,可能就差一步就掉悬崖下边去了。

    得有一个江修这样的不折腾、不惹事、不刷存在感、就是开源节流、踏踏实实的过日子的新皇帝,才能把大元帝国这辆破车开得更远、更久、更稳。

    而江鸿飞选择让江修继承自己的皇位,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英明神武。

    ……

    洪武二十七年,秋风送爽之际,江鸿飞于乾清宫前,毅然取出正大光明匾后遗诏,宣告将帝位传予江修,并决意亲率大军远征西域。

    此举一出,朝野震动,百官或真心或假意,皆恳请陛下三思。

    有臣子直言:“西域之役,遣将代劳即可,陛下何必亲身涉险?”

    江鸿飞听后,心中自有计较:非亲征无以安置未封之子,非亲征无以拓展铁路,连通丝绸之路,更非亲征无以根除帝国隐患。

    所以,江鸿飞淡然一笑,挥袖而去,只留一句“朕意已决”。

    群臣无奈,只得遵命退散。

    ……

    八月十六,晴空万里。

    亲自主持完江修的登基大典之后,江鸿飞并未留恋皇权的巅峰,而是率领着庞大的随行队伍——上万名佳丽、包括江载在内的数千皇子,在十万精锐亲卫的簇拥下,踏上了前往西京长安的列车之旅。

    此行,名义上是御驾亲征,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皇家巡游与战略部署。

    江鸿飞早就不用亲自上战场了,他的“亲征”更多是对前线的精神鼓舞与战略指导。

    因此,当大军西进,征服西域的壮丽图景徐徐展开时,江鸿飞被安排在西京长安暂作停留,待将士们凯旋,再择一安逸之地作为他的临时行宫。

    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对江鸿飞安全的周密考量,也透露出他对生活品质的不凡追求。

    毕竟,作为帝王,他深知自己的安危关乎国家根本,不可轻率涉险。

    同时,他也享受着这份旅途的惬意,将御驾亲征化作一场游历天下的盛宴,领略这个世界的广袤与繁华。

    此次出行,规模空前,二百列火车轰鸣前行,二十万战马奔腾不息,十万精锐护卫如影随形。

    江鸿飞不仅携带了所有他心爱之物,更将这场旅行打造成了一场流动的盛宴。

    沿途各地,皆被精心布置,确保他与随行人员的食宿无忧。

    这种奢华与排场,在旁人看来或许过于铺张,但实际上,江鸿飞的此次出行并未给国家财政带来丝毫负担。

    其所花所有费用,包括远征军的军饷与补给,皆由江鸿飞个人承担。

    而且,在江鸿飞的严令下,远征军坚持“公平交易”的原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所过之处,一切所需皆需以灵石和大元帝国发行的货币购买,绝不占百姓丝毫便宜。

    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民心,更展现了他作为君主的睿智与远见。

    远征军的将士们,因丰厚的军饷与远征补助而士气高昂,他们深知胜利不仅能为国家带来荣耀,更能为自己带来丰厚的奖赏。

    这种激励机制下,他们无不奋勇向前,誓要为大元帝国开疆拓土。

    而江鸿飞的随行人员,也因俸禄优厚而心满意足,他们尽心尽力地服务于这位帝王。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他未曾亲临战场,亲自挥剑斩敌,却将那些怀揣着封地之梦、诸侯之心的儿子们,一一推向了战争的洪流,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考验”。

    用江鸿飞的话来说就是:“世间从无免费的盛宴,封地与王位,非是唾手可得之物。欲得之,必先自证其能,否则,便安于本土,或仕或商,亦或平淡度日,切勿再存非分之想。”

    这番话,如同冰冷的刀锋,切割了皇子们心中的幻想,却也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不屈与斗志。

    无人敢于质疑江鸿飞的决定,这不仅因为他在位期间所创造的辉煌——四海归一,疆域辽阔,前无古人;更因为他那深邃的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宽广的胸怀,使得他的统治深得人心。在他的治理下,帝国日益强盛,而他本人,则如同一位智者,用公正与智慧驾驭着这个庞大的帝国机器。

    回望过往,那些获得封地、成为诸侯王的皇子们,无一不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赫赫战功或是其他卓越的贡献。

    江鸿飞深知,唯有真正的实力与贡献,才能赢得世人的尊重与臣服。

    因此,他对于儿子们的期望,同样如此。

    他告诫他们:“若无真才实学,不能服众,即便朕赐你封地、王位,亦是昙花一现,终将被他人所取代。与其如此,不如安分守己,或许还能享受一世富贵。”

    总而言之,江鸿飞的诸多皇子,怀揣着对封地与王位的憧憬,必将在证明自身实力的征途上不懈奋斗。

    这不仅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更是命运与努力的交织。

    江鸿飞深知,轻易得来的荣耀,难以激发真正的珍视与守护之心。

    因此,他设定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让每位皇子都需历经千辛万苦,甚至生死考验,方能触及那梦寐以求的封地之钥。

    值得一提的是,江鸿飞以抓阄定疆土的方式,彰显了他对子女一视同仁的公正之心。

    在这个世界,人们对命运的信仰根深蒂固,尤其是涉及皇权更迭、诸侯林立之事,更是将其视为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种设定,既是对皇子们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未来可能纷争的预警。

    因为,在权力与欲望的驱使下,总有人不甘现状,渴望更多,甚至不惜手足相残,以达成自己的野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先例证明,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终将走向整合或分裂的宿命。

    江鸿飞在大元帝国之外实施的分封制,亦难逃此规律。

    然而,他的分封规模之广、疆域之大,远非周朝可比,这使得未来的格局更加复杂多变。

    或许,这些诸侯国最终不会统一成一个国家,而是形成数十乃至数百个大小不一的势力范围,其间不乏兄弟阋墙、家族纷争的惨烈场景。

    对于这一切,江鸿飞洞若观火,但他也明白,自己无法永远掌控一切。

    在他有生之年,他将以铁腕手段维护分封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