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称霸诸侯

    第16章称霸诸侯 (第3/3页)

这个盟约;就在(第一次)‘晋、楚弭兵之会’结束之后不到两年,晋国的盟友郑国就以当年发生的‘公子班作乱’之事为借口,于周简王八年(前578年)八月两次出兵讨伐楚国的盟友许国,再次挑起了两个阵营之间的战争。

    而郑国伐许之事,都是由两国间当年的一桩旧怨所引起的——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年)六月,因为相互生怨、互相提防,所以发生了‘郑、许争讼’之事,许国国君许灵公跑到楚国郢都,向盟主楚共王告发了郑国国君郑悼公;而这桩诸侯之间的‘告黑状事件’,不但让郑悼公受到了楚共王的斥责和羞辱,就连随自己一起去楚国进行分辨解释的郑大夫皇戌和司马子国(即公子发,郑国七穆之一,郑悼公的叔父)都被楚国给扣押在郢都了,郑国的颜面因此丧尽。所以,被许国打了脸的郑悼公才在一气之下,由归附楚国而改投了晋国。

    而根据其他史书的记载,当时的郑国公子、现任的郑国国君(指周简王八年时在位的郑国国君)——郑悼公之弟郑成公‘睔’,在许灵公前往楚国控告郑国时,曾受兄长郑悼公的委派,作为‘争辩’使者前往楚国,去向楚共王进行申辩和争讼;不过,和《左传》中记载的是由皇戌、子国出面争讼的结果一样,公子睔的申辩还是没有成功,楚共王相信了许灵公之说,囚禁了郑国公弟‘睔’。

    后来,经过郑国君臣的不懈努力、和大量的金帛进献说合之后,公子睔才被从楚国放了回来;虽然是楚人软禁的自己,但楚国势大,且将来或许还有结盟的可能,因此公子睔不敢也不能去忌恨楚人;但那个打小报告、告黑状的许灵公,公子睔可是记得牢牢地,将来有机会的话,公子睔一定要向许国施加报复、报仇雪恨。

    但郑、许两国的交恶,究其最初的原因,其实更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当初,在‘春秋小霸’郑庄公在位时期,因为垂涎临近的国家——许国的田地、领民,所以郑庄公故意找了一个借口,以许国不听天子号令为理由,联合了鲁隐公、齐僖公攻打许国。

    许国势单力薄,打不过三国联军,因此毫无意外地战败了;败阵之后,许国国君许庄公只得弃国逃到了卫国去躲避,后来许庄公也死在了卫国,许国的国土几乎都处于被郑国军队占领的状态,实际上已经濒临灭国的边缘了。

    幸好在这不久之后,准备强行吞并许国的郑庄公因病去世了,许国总算逃过一劫;而郑庄公刚死,郑国很快就陷入了诸公子内讧争位的混乱局面中,许国的继任国君许穆公在齐国的帮助下,趁机返回国内,驱逐了占领国家的郑军,恢复了许国社稷。

    但许国虽然成功复国,可之后的历任郑国国君都对许国不死心,总想着再次出兵吞并许国;就这样,两国之间的仇恨一代代的结了下来,最终也就有了后面许灵公到楚共王面前‘告黑状’、指责郑悼公的‘攻讦’之举;倒霉的郑悼公也因此被盟主楚共王加斥责、并囚禁了他身边的大夫作为惩罚(也有一说,楚共王是囚禁了郑悼公的弟弟公子睔——也就是后来的郑成公)。

    周简王元年(前585年)六月,在位两年的郑悼公去世;因为郑悼公无后,所以他的弟弟‘公子睔’继承了兄长的郑伯之位,这就是郑国第十三位、第十五任国君——郑成公。

    郑成公继位之后,一心想要对付‘告密者’许灵公,出兵伐许、为国家和自己‘讨还公道’;但此时的郑国已经归附于晋国联盟中(就是和楚国绝盟了),所以自认为丢了面子的楚国深恨于郑国的背盟,两年之中年年出兵攻郑,每一次郑国都是靠着晋军的南下救援来为自己解围;所以,郑成公目前确实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和许国再打一次擂台。

    后来,晋景公迁都新田,并与栾氏、中行氏设计诛灭了晋国权臣赵氏(大宗);而盟主的国内出了这样大的乱子,让郑成公的心思马上就活络起来;趁着晋国发生内讧、顾不上对外控制的时机,郑成公于周简王四年(前582年)二月,偷偷地前往邓地(河南漯河偃城县),和楚共王的代表:楚国公子成举行会面,恢复了两国之间的交往。不过,郑成公当时还是留了一个心眼,没有与楚国的代表立即进行盟誓,而是仅仅在口头上应诺,两国先期互通往来、分享消息而已。

    郑成公这种背着盟主(大哥),偷偷地在私下里与楚国接触的‘叛盟’之事,很快就被晋景公所得知;对郑成公这种反复骑墙、吃里扒外的背叛行为,晋景公自然是勃然大怒,厌恶叛徒(郑成公)之心至极,因此晋景公决心寻找一个机会,找郑成公好好地算一算账。

    周简王四年(前582年)秋,郑成公因事要前往晋国朝觐盟主晋景公,于是率亲信近臣等离开了国都新郑,向晋都新田进发;而郑成公才才刚刚离开郑国,抵达晋国的铜鞮(山西长治沁县)时,早有准备的晋景公就派出军队直接将郑成公就地擒拿,并押回新田,关在监室之中;郑国因此暂时失去了国君。

    将郑成公扣押下狱之后,余怒未消的晋景公马上派中军将栾书率军伐郑,借此来警告、敲打其他的盟国(小弟)——背叛盟主的下场,就是郑国这个样子。

    此时,郑国执政的卿士子良、子罕(都是七穆成员之一,郑成公的叔父)等人为了向晋国赔罪、并请求晋景公释放国君,于是派郑国大夫伯蠲前往晋国,向晋景公当面道歉和请和,请求盟主能原谅郑国的过错,放郑成公回国;假如盟主原谅了郑国的话,那么郑国保证将断绝和楚国的私下来往,继续留在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盟之中。

    怒气不减的晋景公并没有接受伯蠲的道歉,且有故意将事态闹大,以此来威胁、震慑挖自己墙脚的楚国的意思;于是,晋景公不顾当时的外交礼仪,下令将前来请和的郑国使者伯蠲給处死,以此来惩罚郑国的背叛盟主行为。

    而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基本上重新拉拢到郑国归附的楚国,得知晋国扣押了郑成公、又杀了郑国的请和使者之后,当然不能坐视此事不管(郑国国君被晋国扣押、使者被诛杀,这就是楚国和晋国开战的借口);因此,楚国就准备出兵干涉、和晋国再打一架。但楚共王为人比较‘憨厚’(或者说迂腐),不想因为自己的‘偷偷挖墙脚’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做法,和晋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那样的话,楚国所自我标榜的‘大国风度’可就被公开打脸了。

    于是,周简王四年(前582年)年底,楚共王楚国命令尹子重率军出征,先后入侵了晋国的盟友陈国、莒国,以此警告、威胁晋国,让郑成公得以被释放(至于这么做有没有效果、郑成公会不会被释放,楚共王可就不管了,反正‘援郑’的态度已经表现出来了)。

    就在楚军伐陈、莒两国之时,晋景公在某次视察国都新田的储存军需物资的官仓(军府)中,无意中与关押在此的楚国‘郧公’钟仪相遇,由此引出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两年之前、也就是周简王二年(前584年),楚国在出兵伐郑时(那时郑国刚刚归附于晋国,所以楚国要伐郑),被郑国大夫共仲和侯羽率军击败,而在汜地为全军后卫、掩护全军撤退的的楚军将领、‘郧公’钟仪也被郑军俘获,然后被当做了‘战利品’,由郑成公进献给了率军前来救郑的盟主晋景公;而之后晋军在撤军时,也将钟仪一并带回了国都新田,并囚禁在军府的仓库内,至此已经当了整整两年的‘晋囚’。

    在遇见钟仪、并与他进行交谈中,晋景公十分欣赏他的风度和学识,因此谈话过程很愉快;而此时的晋景公,已经有意与楚国缓和关系了。

    于是,在和钟仪结束谈话之后,晋景公便召见了上军将士燮,并把自己和钟仪的对话转告给了士燮,想听听士燮对此事的看法。

    听完国君的转述之后,士燮也很是赞扬钟仪的风度,说他是个有品德的高尚君子,还劝晋景公就此将他释放回楚国,让他作为两国间的使者,来促成晋楚之间的缓和重新开展友好交往。

    晋景公听从了士燮的建议,不久后便释放了钟仪,让他返回楚国,充当晋国与楚国之间的和议谈判使者。

    钟仪返回楚国之后,向楚共王原原本本地奏报了晋景公有意与楚国缓和关系、相互之间休兵的愿望;楚共王求之不得,因此委派楚太宰子商(公子辰)前往晋国,响应晋景公的休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