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相当于重活一次!
第五百八十一章 相当于重活一次! (第2/3页)
优秀的人,在交流的时候,无需废话太多!
吴轩奇很快就知道了方子业的‘杂糅’项目,这其实就是将目前骨科学生物材料与诱导材料融合,与骨缺损的治疗结合在一起。
以骨再生代替目前骨缺损的假体补足骨缺损的治疗方案。
“小段的骨缺损,这种治疗模型的基础原理还是有可行性,如果是全骨缺损的话,要操作起来,在理论上都很难实现!”
“当前,骨诱导材料的应用,都是以原有骨端为基础,使得骨细胞在诱导材料上爬行并繁殖,最后在材料的基础上重新塑形。”
“如果没有原有骨端?”吴轩奇眉头一皱。
这操作起来就颇为不易了。
“是啊,要攻克的难点很多,但好在骨的愈合,在临床已经被证实为原生愈合,是为数不多,可以完全愈合的病种之一。”
“基于骨细胞的这种特性,也是可以朝着这些方向慢慢摸索的。”
“我是这么想的,如果可以将自体骨移植物,嵌合进材料假体段包埋起来,提供血运后,它们有机会可以在假体内再植存活。”
“这样即便是大段的骨缺损,也有了原生骨的原胚,实在不行的话,就抽取骨髓血,制作骨髓干细胞基质……”
“但这两种,又需要转移到基础实验室先做前期研究了。”
“不过也好理解,我们可以制作类骨形状的培养皿器械,看骨细胞,是否具有穿透空间的爬行能力。”
“假如说,骨细胞可以跨越空间的爬行的话,那么纳米材料里面的空洞,骨细胞也是可以穿透的,这样一来,即便只是局部有孔洞,一截原生骨就可以让假体内充满骨细胞,重新塑形!”
“在力线的辅助下……”
吴轩奇已经顿住了步子。
他好像明白自己团队是输在了什么层面了。
不是操作技术,也不是团队基础,而是在认知层面,在理论层次。
理论层次的碾压,那是最翻不过身的……
吴轩奇张着嘴,顶着一副清秀的脸庞,如同一个小孩一样地呆滞住了。
方子业退了几步,问道:“奇哥,我说的有问题吗?”
吴轩奇下巴轻轻一颤,答非所问:“子业,你是不是还打算,将骨科的基础实验,从整体的医学基础实验框架中搬离出来,另行一脉?”
吴轩奇的理论积累还有学识积累,也不是吹出来的。
盛名之下无虚士。
吴轩奇号称天赋在同济医院里登顶,那可不是其他的师兄弟们和段宏教授特意捧杀他吴轩奇。
目前的基础科研,可以说是欣欣向荣,但也可以说是混沌一片。
因为所有的基础实验,其耗材、实验步骤,基础理论架构,实验论证的方法都是类似的。
一样的细胞在培养皿里培养,一样的划痕实验,一样的侵袭实验,一样的跑WB等……
可在人体内,不同的器官,所属的病种在功能、解剖组织层面都不相同。
在基础科研的时候,利用同样的路径去开拓,自然是相对不严谨的。
这个局限性大家也都知道!
就好像,原本的现代医学就只有内科和外科一样,如今已经分发了数十个不同的专科,接近两百个不同的亚专科。
只是想要打破“一统化”的局面,需要打破的桎梏太多太杂太乱,绝非一日之功。
吴轩奇并非是普通的人才,他在分析一个人的科研思路的时候,可不仅仅只分析其先进性,开创性,还有系统性的结构。
方子业所展示的内容虽然不多,可吴轩奇不得不往这个方向去大胆思考!
“吴哥,你这是强行给我画饼还是给自己画饼呀?”
“虽然这个方向我也有考虑过,也不敢正式地将其立为长期目标。”方子业道。
方子业很冷静,不会因为吴轩奇的一两句话冲一冲,他就真的往这个方向走了。
这种研究好当然是好。
手搓核弹的科研价值和战略意义更大!
一旦开发出来,单兵作战能力近乎无敌,可它现实么?
“但子业你已经破局了!”
“我就说你怎么不愿意往程教授的微型微型循环仪改良的方向去钻,原来你是有更好的方向。”
“这样想起来,其他专科的事情,的确不如我们骨科的课题更重要。”
“挺好的!挺牛的。”吴轩奇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却未有热切的表情,而是沉思状。
很显然吴轩奇在快速地思考,自己可以充当一个什么角色,可以接盘哪一部分内容。
如同毁损伤保肢术不可能由方子业一个人单人研发一样,这个大的课题方向,也不是一两个课题组可以拿得下的。 方子业还要找人,找很多人,甚至数百人的团队才有可能往这种未知的领域进发,并且摘得果子。
这种事情,先到先得,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做科研的吴轩奇自己就知道,在做科研时,之所以是开放的状态,那是因为需要人手帮忙。
需要的人手,基底还必须要高。
“吴哥,这个话题太远了,目前,临床里面比较实际的,还是我骨缺损!”
“先要拆解,我之前和房教授、严化南教授等人拆解的第一步,就是将骨缺损先与3D打印假体模型联系起来,而后在3D打印假体模型的原材料上,往前推成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脚踏实地,至于目前的基础科研的话,我和房教授等人是各自为营。”方子业道。
几个人没有在基础科研方面有所合作,主要是研究的领域和方向都略不同。
吴轩奇听了,马上意会道:“子业,我愿意和你凑合啊?我们组的标书你要不要?”
“不说了,就我们的关系,我马上发给你!”
吴轩奇先入为主。
方子业闻言一愣,赶紧摆手:“别,吴哥,千万别这么搞,你发我了标书,以后万一再有什么误会,我就万劫不复了!”
这一次,吴轩奇团队做了HK2和骨肉瘤,但凡段宏涉及了袁威宏的标书,那么就算段宏再是长江学者,他也得头破血流。
中南医院不是什么普通的单位,袁威宏等人发现了这件事之后的第一时间,就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得了联系,询问自己的标书审核专家到底是谁?
是不是在同济医院!
不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审核,是盲审制度,而且秉持同省份不相审。
避免有仇怨或者是庇护。
所以,从这个方向追溯不到。
但吴轩奇直接把标书发过来,那方子业不是自找麻烦么?
“嗨!~”
“子业,你要清楚,是我把标书主动发给了你,这样是课题组形成合作关系的一种标签。”
“电子邮件的联系,是国际通认的,我主动发给你的,就算是有什么对冲,那也无所谓了。”
“主要是希望方教授你可以纠正一二。”
方子业整个人都破防了,声音拉长:“别~~~~吧~~~~?”
“可以有~~~的~~~”吴轩奇也把声音拉长,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要脸。
所谓的见缝插针,也就是吴轩奇这种操作了。
“……”
巡查开始前,吴轩奇先大大方方地给大家都做了一个自我介绍,而后就规规矩矩地将话事权交给了房志宽教授和方子业。
怎么说呢?吴轩奇在省内是很有名,但在全国,毕竟只是个晚辈,而且吴轩奇的积累,没有方子业初来时的那么深厚。
因此,严化南与房志宽二人对吴轩奇根本不了解。
都不了解,自然也就没有太当一回事。
倒是隔壁手外科的杜东临教授听清楚了吴轩奇的名字后,单独移步过来问道:“吴教授是之前在汉市疗养研究院做功能重建术的那个么?”
汉市疗养院的名字不是军区疗养院,是另外的‘疗养研究院’名字!
房志宽闻言看了杜东临一眼,而后再看了看吴轩奇,暂停了总结本组病例的长篇大论。
吴轩奇看了看杜东临,他觉得自己应该认识对方,但一时间想不起来名字了,毕竟杜东临是手外科的。
方子业就介绍道:“手外科的杜东临教授,杜教授,这是同济医院创伤外科的吴轩奇教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