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远方的来信

    第229章 远方的来信 (第3/3页)

叔跟喻主任四个人谁被调走,其他人都会辞职好了。”

    乔泽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想法。

    干脆把他认为的学校里最亲近、且最有能力的三位做了捆绑。

    这样哪怕真要从西林工大跳出来,初期的管理人手也够了。

    徐大江负责内部管理,喻成功负责外部对接,未来的李院士负责坐镇研究所当对外的招牌,他安心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今天在跃升精密的经历,让乔泽发现跟外人打交道,他还是有天生短板的。

    尤其是这些商场老油条太过客气的情况下,他更不擅长处理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如果是喻成功肯定就不一样了,做这些事,必然是如鱼得水。

    “对对对,我就是这么想的。乔教授,那就这么办。等会我就给建高跟成功统一下口径。咱们虽然在不同的岗位上,可都是君子!君子碰到小人吃亏,就得联合在一起。这就叫君子群而不党!”

    “我挂了。”懒得再听徐大江废话的乔泽挂断了视频。

    不过乔泽还是记下了徐大江的话。

    洛特·杜根在找他?

    这段时间他的确没跟国外那些同行联系。

    解决了杨-米尔斯场质量问题,成为研究员之后,这段时间他一直都有些不务正业。

    暂时还没开始对数学跟物理进行新的研究,被一堆俗世缠身,做的都是应用向的工作,比如材料模型。

    理论方面的事情,也只是对之前研究成果做了一些总结跟梳理。

    毕竟超螺旋代数跟超越几何学研究小组开题需要足够的资料。不能光指着他之前发表的那几篇论文,就把两套数学体系的内容完美的整理归纳出来,搞出新的学科。

    所以这段时间他刻意少了跟外界的沟通。

    一方面暂时没有太多沟通的需要,另一方面对方如果想要同样的资料比较麻烦。

    虽然涉及到数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并不涉密。

    但吕北当时很尴尬的告诉他,他的手稿涉密了。

    这大概是那天跟罗本源聊过之后的后遗症了。

    通过手稿中推导的理论设计出了材料模型。但其实这是多项技术整合而成的产物。光有理论显然是不够的,还是得有人工智能对无数数据进行高效整合才能有这种效果。

    正如乔泽说的那样,材料模型的最基本理论来自于一条核心定理,即:当且仅当一条超螺旋直线与一个高维概念的曲面相交时,其相交点的坐标满足超螺旋方程。

    但知道这条定理想要推导出材料模型的核心代码,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乔泽并不着急,等科学院那些大佬们给出建议后,自然也就解密了。

    无非是这段时间太过敏感了,一点风吹草动,大家都很慌。

    等习惯之后,就会恢复到往常理论交流无碍的状态。

    不过现在这个情况,乔泽突然觉得可以跟洛特·杜根聊聊。

    于是便让豆豆打开了邮箱。

    好家伙,难怪洛特·杜根都找到徐大江那边了。

    短短两周,这位普林斯顿大学的学院给他发了十一封邮件,几乎是每天都一封了,估计这位院长年轻时候给恋人写情书都没这么勤快,不过乔泽一封都没回过。

    乔泽点开看了看,前几封还是关于n体问题的探讨。

    根据洛特·杜根信件中的内容,乔泽博士毕业那天,两人聊过之后,他开始尝试用乔泽建议的方法对n体问题进行求解,得到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并开始涉及到混沌系统。

    所以这些邮件的内容,是从最开始的欣喜,到困惑的探讨,甚至对非线性动力学有了全新的认知。

    然后照例盛情邀请乔泽去普林斯顿加入他的研究。不过这个时候也开始层层加码了,来了就是普林斯顿就是终身教授。至于其他的,条件随便乔泽提。

    不过后面五封邮件还真就开始从侧面打听材料模型的事了。

    而且这几封邮件的末尾,洛特·杜根已经没提邀请乔泽去普林斯顿了,甚至语言组织都变得有些奇怪。

    似乎对于乔泽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做出这些应用向的成果感觉到不可思议,甚至是惶恐。

    比如最后一封信里是这么说的:“神呐,我的确不敢相信这又是出自你的手笔。从我得到的反馈来看,很多人都已经处于疯狂的边缘!神奇的模型,再此之前没人想到人工智能的运用能到这种地步。

    知道威腾是怎么评价你吗?他说你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你设计的模型将成为这个新时代的造物者。是的,疯了,都疯了!高等研究院那些搞物理的已经把你当成最强的炼金术师来膜拜!

    不需要等cern的验证出结果了,虽然那里依然有六千多位物理学者们正在日以继夜的期待着从数据中证明或者证否你在博士论文里给出的证据。

    但现在他们都被你的模型震惊了!两周内突然涌现数百篇高质量的材料学论文,《自然》、《科学》还有那些材料学期刊,甚至《cell》期刊编辑都要彻底疯狂了!这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周三在mit举办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术概念研讨会上,所有人都开始讨论数学、讨论人工智能,当然,讨论最多的还是你的模型。人们开始迷茫,甚至不知道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接收类似的论文。

    mit的omar f. yaghi教授,你应该知道的,他曾是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他在这次会议上说了一句话,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化学跟材料学已经死了,又或者它们从来就没有活过。

    知道吗?乔,当我确定了这个模型真的存在,且是由你主导完成的时候,我知道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没法收到你的邮件了。但其实如果你在普林斯顿也是一样。

    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希望你能看到这些碎碎念。对了,据我所知,很多人在邮寄给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推荐信中写了你的名字。这是你应得的,甚至不足以说明你对这个世界发展做出的功绩。

    好了,我的朋友,就说到这里吧。写得很乱,因为我此刻的心情也很乱。你是我见过最天才横溢的数学家。可惜了,我们不能成为同事。但如果能收到你的回信,我会分外荣幸。

    你忠诚的朋友:洛特·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