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联合国
第九百六十一章 :联合国 (第1/3页)
对于此时的战争来说,战争的推进速度已经不是单纯的国力能够决定的了。
如果真的要比较国家综合实力的话,德国明显弱于英国,更不要说面对英法澳俄四大列强的围剿了。
让德国之所以撑住这么长的时间,甚至还在战争前期占据一定优势的原因,其实就是英法澳俄四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忌惮和布局。
但凡英法澳俄四个国家团结一点,德国可能连一年的时间都坚持不了,就会在四个国家的围攻中灰飞烟灭。
但可惜,想要看到英法澳俄不顾一切的联合在一起,除非德国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四国的联合,但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二战初期能够看到体现各国之间裂痕的一幕,那就是德国军队在进攻法国军队的时候,英国军队往往会在一旁看戏,法国军队快要溃败的时候才会上前支援。
法国军队也是一样的道理。双方对于彼此之间的支援并没有倾尽全力,甚至仿佛后世的996员工那样,大部分时间是在摸鱼应付差事。
各国确实都想打败德国,但和打败德国相比,以怎样的方式打败德国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不至于破坏盟友的进攻,但稍微进行拖延还是能做到的。巴黎之所以快速被德国人攻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英国和澳大拉西亚在战争中没有倾尽全力。
而法国之所以能够坚守图尔防线,也和英国以及澳大拉西亚在法国溃败之后的出手有关。
自从意大利投降之后,那些因为国土被德国占领而不得不组建流亡政府的国家,此时纷纷着急的求见英国和澳大拉西亚代表。
虽然他们的流亡政府被各国所承认,但他们所在国家的实际秩序却掌握在德国人的手中。
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的话,就算将来打败了德国人,重新掌握国家政权的也不一定是他们。
要知道,德国此时已经占领了接近半个欧洲,全面控制了瑞典,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比利时,荷兰,丹麦,奥地利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流亡政府想要在战后恢复自己对国家的控制,就不得不求助此时国际上话语权最高的两個国家,英国和澳大拉西亚。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成立一个类似于一战世界联盟的组织也就变得很有必要,并且成了各国会议的发展趋势。
1938年6月,通过超过30个国家代表投票,以100%的通过率成立了一项决议,那就是有关成立联合国家。
这个新的组织被命名为联合国,寓意着所有反对德国战争的国家联合体。
新成立的联合国的总部暂时设立在夏威夷,这里也是战争最不可能波及到的地方之一。
关于联合国的成立,英法澳是达成了一定的妥协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将俄国排除在外,并且拉拢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区和国家。
关于联合国各机构的组建和部署,相关的会议进行的很快。
联合国设立三大常任理事国,分别为英国,法国和澳大拉西亚。和之前的世界联盟一样,常任理事国拥有非同一般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那可以否决一切的一票否决权。
如果要增加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必须要取得联合国所有国家超过75%的投票同意,再加上所有常任理事国的点头同意才能增加。
一旦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了一票否决,就代表着任何国家想要成为常任理事国的进度会被直接终止。
很显然,这样的机制就是为了将俄国排除在外,尽可能的减弱俄国对全世界的影响力。
在联合国的某些机制上,阿瑟也借鉴了后世的世界机构,争取将新的联合国变成更加完善的世界联盟。
虽然三大常任理事国权力很高,但常任理事国基本不处理联合国的事务。
负责处理联合国事务的是由所有联合国成员选举出来的委员会和一个理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