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伦敦会议结束

    第九百五十八章 :伦敦会议结束 (第1/3页)

    如果说1937年是二战最看不清局势的一面,那么1938年就是二战最残酷的一年。

    这可不是口说无凭。在1938年第一个月的前半个月时间里,英法澳三国先后发动了北非攻势,法国战场大反攻和诺曼底登陆,三个战场加起来投入的士兵高达数百万,动用的飞机和坦克更是多不胜数。

    德国方面为了应对英法澳接踵而来的压力,他们只能不断的在国内动员新的士兵,经过草草的训练就投入法国战场。

    战火在东欧这边也没有任何的停息。1938年1月22日,在法国战场打的火热的情况下,德国人又急迫的发动了苏达林格勒战役。

    按照德国首相的原话来说,他们需要在半年的时间里尽快占领整个苏达林格勒,然后挥兵前往高加索地区,切断俄国的能源供应。

    只要率先解决了俄国这個麻烦,德国大可以回师法国,消灭在法国蹦哒的英法澳军队。

    这时候意大利和西班牙就变得更加重要。在德国进攻苏达林格勒这半年的时间里,西班牙和意大利将承担防守英法澳三国军队的重任。

    只有这两个国家能够为德国承担大部分压力,德国才有足够的精力来专心对付俄国这个强大的敌人。

    二战比拼的除了各国的综合国力之外,其实还有各国背后的计谋手段。

    对于澳大拉西亚和英国来说,都不想在俄国还没有大量损失的情况下过早的击败德国这个敌人。

    这也导致法国战场出现了令人深思的一幕,那就是大部分英法澳军队前进的速度并不快,对德国的进攻也没有想象中的激烈。

    甚至部分英法澳军队还出现了调动,他们将分别前往西班牙和意大利,率先进攻这两个国家。

    进攻这两个国家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砍断德国的左膀右臂。德国损失了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后,基本上就只剩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样的还算靠谱的盟友。

    不过一个小小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是不可能力挽狂澜的,光靠一个德意志帝国,又怎么可能撼动英法澳组建的强大同盟呢?

    1938年2月2日,由50万法国军队、35万澳大拉西亚军队和25万英国军队组成的联合军队抵达了意大利西北部的城市都灵,并且继续朝着东部的米兰前进。

    进攻意大利有个好处,只要跨过了依法边境的阿尔卑斯山脉,再往南基本上就是狭窄的半岛区域,也没什么易守难攻之地。

    而阿尔卑斯山脉和都灵早在之前法国和意大利的战争中就已经被攻破,法国军队纵使丢掉了首都巴黎,都没有丢掉都灵这座城市。

    这也不得不再次让人感慨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曾经的法国可是差点亡国的,但意大利也只是在这样的法国手中勉强稳住了前线,并没有收复太多的国土。

    都灵往东就是米兰,米兰以南就是热那亚。热那亚再往东南就是佛罗伦萨和罗马等重要城市了。

    英法澳军队可不会和意大利客气。大量的坦克从阿尔卑斯山脉南部的缺口浩浩荡荡的驶向热那亚,并且快速突围到佛罗伦萨的后方。

    作战指挥部的意图也很明显了,那就是通过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快速的对整个佛罗伦萨以北的区域实现包围。

    要知道,佛罗伦萨以北涵盖了大半个北意大利,也是意大利非常重要的工业区。

    一旦对这些区域实现了占领,意大利的威胁也将彻底消失。

    在意大利地区作战的35万澳大拉西亚军队隶属于新组建的第4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是原第4军军长巴弗德。

    得益于军队的扩张,澳大拉西亚原本的九个军的军长基本都成长为集团军的司令官和总参谋长,一个个都成了管理数十万兵力的统帅。

    按照目前各支军队所建立的功劳来看,几个集团军的总司令和参谋长,在战后的爵位基本都能够再升一级。

    “我们的前方大约有多少意大利人?”第四集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