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农业大臣的野望

    第六百零九章:农业大臣的野望 (第1/3页)

    经济的付出并不只体现在协约国和列强身上,同样也体现在曾经一战的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身上。

    因为所谓的代工厂模式,德国的工业迎来了近一段复苏,工业规模已经相当于1905年的德国了。

    虽然相较于战前的工业规模还有一段距离,但相比战后被限制的惨烈状态来说,德国至少在工业方面也迎来了复苏。

    对比同样明显的还有奥匈帝国。虽然奥匈帝国失去了匈牙利,但工业的核心还是在奥地利和波西米亚地区的。

    目前奥匈帝国的工业规模已经恢复到1910年的水平,除了损失匈牙利之外,他们的状况是比德国要好很多的。

    不过,这些国家工业和经济的复苏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他们的货币实际价值正在减少,货币的价值正在不断的贬值。

    虽然看起来各国的经济都在不断的增长,甚至民众的收入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问题是,货币的价值在不断的减少,民众们的工资的购买力其实是在不断降低的。

    虽然这样的经济增长造就了虚假的繁荣,但这样的繁荣仿佛泡沫一般,随时有可能破碎。

    民众们的收入看似增加了,但生活水平却在不断的降低。如果各行各业还看不到这样的危机,不断的提高制成品的生产规模,导致一场经济危机的发生就成了必然。

    但各国政府谁又愿意主动拆穿这样的潜在的危机呢?先不说对政府有没有好处,对拆穿的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反正只需要熬过自己的任期,总会有下一届政府来当接盘侠的。但如果在自己的任期上把这样的危机挑明,又该如何解决危机呢?

    提出了危机却解决不了危机,这样的政府不就是最好的背锅者吗?

    那些政客们也不是傻子,与其拆穿危机,交恶资本家,不如熬过自己的任期,还能凭借着名望著书立说,甚至被那些资本家聘请为企业的顾问,趁机大捞一笔等等。

    凭借着他们在政府身居高位的经历,以及他们在政坛的影响力。就算他们写的书是一塌糊涂,也会有人为了他们的名望买单,这也就是名人效应。

    两种选择已经变得很明了。几乎没有人愿意冒着风险拆穿危机,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第二种,不如顺应时代,顺应潮流。

    这也是资本比较可怕的地方。虽然大部分时候权利是要大于金钱的,但金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具有吸引力。

    当一个国家的钱权交织在一起,对于这个国家的民众来说,那才是最可怕的时候。

    这也是阿瑟能够看到的,也是极力要避免的。

    作为澳大拉西亚最大的资本家,阿瑟设立选举委员会和皇家议院控制政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澳大拉西亚的资本和政权分割开来,尽量避免官员被资本影响。

    像美国那样的选举,资本家很容易插手,为自己培养在民间有影响力的参选者。

    最简单的道理,想要获得更高的支持就必须举行大量的演讲,这种演讲不仅需要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