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胜利带来的危机

    第三百九十五章:胜利带来的危机 (第1/3页)

    在东普鲁士战役进行的同时,俄奥边境也没有闲着。在德国的催促下,奥匈帝国集结了三个集团军,共计48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师,准备向俄国发起进攻。

    而俄国方面,也囤积了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八集团军,企图一战而吞并整个加利西亚。

    如果说东普鲁士战役是俄国在英法的压力下,不得不发动的一场仓促的战争。

    那么俄奥边境的遭遇战,就能看出奥匈帝国和俄国在这场战争中的野心。

    奥匈帝国想要击败俄国,顺路南下成为巴尔干地区唯一的列强国家,并且接管所有巴尔干国家。

    而俄国,自然想要吞并加利西亚这片肥沃的土地,同时缩小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势力。

    俄国和奥匈帝国在边境地区投入的军队数量高达上百万,准确的来说是接近两百万。

    这也让东线战场的士兵人数比之西线战场丝毫不弱,如果单从双方士兵规模来看,东线战场或许还更多。

    但实际上,这也只是虚假的繁荣而已。所有人都知道,奥匈帝国和俄国军队的战斗能力远远逊色于法国和德国,如果德国军队的主力在东线,俄国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2月1日,奥匈帝国第一集团军和俄国第四集团军在克拉西尼克地区遭遇,并且立即开始激烈的混战。

    但俄国军队的战斗能力相较于奥匈帝国军队来说逊色许多,经过一番激战之后,俄国军队被成功打退。

    但这场战役远远不会停止。很快,俄国就组织了第三和第八集团军,向利沃夫和加利奇方向实施进攻。

    同时,第四和第五集团军对于奥匈帝国军队的左翼实施迂回包围,切断奥匈帝国军队向克拉科夫方向撤退的路线,尽可能将奥匈帝国军队的主力包围。

    真正的战火在2月3日打响,俄国第三和第八集团军很快就和奥匈帝国第三集团军打了起来,第四集团军成功拖延驻奥匈帝国第一集团军,迫使奥匈帝国从塞尔维亚调来第二集团军。

    枪声一直响到了2月7日下午,奥匈帝国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在付出了大量的伤亡之后,被迫向后撤退。

    俄国军队也乘胜追击,占领了加利奇和利沃夫。

    得益于尼古拉大公的亲自指挥,俄国军队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逢敌必战,逢战必胜,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加利西亚地区。

    这场持续了大半个月的战役,也让奥匈帝国军队付出了超过40万人的伤亡,而俄国的伤亡人数仅有不到23万。

    这样的战果对于奥匈帝国和同盟国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俄国占领加利西亚之后,对于德国的西里西亚和奥匈帝国的匈牙利都构成了威胁。

    面对着这样的险境,奥匈帝国无奈,只能向德国求援。

    德国也不能不管腹地和盟友的危险,因此只能从西线调兵加强东线,暂时拖住俄国人的攻势。

    阿瑟看着从欧洲方面发过来的战报,也不由得有些咋舌。

    俄国军队能够轻松战胜奥匈帝国军队,这是阿瑟有些没想到的。

    毕竟俄国国内的体系太过腐朽,这个古老的敌国能够爆发这样强大的战斗力,也算是不容易了。

    不过再想想,战争爆发之后澳大拉西亚多次运送到俄国国内的武器装备,阿瑟突然就不奇怪了。

    决定士兵战斗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士兵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情况。

    俄国军队前线的主力,目前已经大量装备了产自澳大拉西亚的军事武器,也无形中提高了俄国军队的战斗力。

    但东线战场的胜利对于俄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德国已经召集了大量的军队前往东线。

    俄国虽然能对着奥匈帝国耀武扬威,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德国陆军,并没有太多的反抗之力。

    更重要的是,俄国国内的情况并不是那么稳定。如果因为德国增援东线,导致俄国国内出现危机,恐怕俄国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