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没办法,他给的太多了
第627章 没办法,他给的太多了 (第1/3页)
对于常浩南而言,和与姜甫和之间有关垂直起降发动机的讨论,只能算是这次测试工作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已。
SB101高空台的改进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剩下的那点工作也有徐洋和624所的工程师们负责,他完全没必要去插手。
所以,之后的两天时间里,常浩南的主要工作,基本就是跟李荣在和姜甫和等人一起,针对以电控方式为主的航空发动机地面测试编写一份新的评定指南。
当然,相比于两年前那一波几乎引发整个航空产业天翻地覆的大动作,这一次只是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添加补充性内容。
从技术上讲,工作量大概只有一项完整国军标条目的零头,而且也同样不需要常浩南去完善全部细节,只要能提纲挈领把需要完成的核心条目确定下来即可。
剩下的任务,自然有624所这边负责具体完成。
更主要的是,如今,已经彻底没有了来自技术层面以外的压力。
要知道,当时常浩南把那份《航空发动机进气畸变试验与评定方法》交给阎忠诚的时候,后者甚至没敢在第一时间直接表态,而是几乎连夜就把东西送到了国防科工委。
至于后续,自然就是丁高恒拍板更新国军标相关内容,然后趁着波音并购麦道所引发的机遇,把整个民用航空产业的管辖权收拢到科工委旗下。
这一连串动作看似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但背后实际上也隐藏着诸多凶险。
尤其在96年年末,科工委最开始决定实质上叫停MD90项目,转向与图波列夫合作搞C808/909的那段时间,丁高恒在高层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如果不是后来常浩南通过跟欧洲航空局,以及空中客车公司的合作,让波音和麦道被迫同意了一系列过去在梦里都不敢想的条件,证明了新路线正确性的话,难保不会被原来的既得利益群体反扑成功。
如今往事已去,再回望这些经过时,自然已经可以作为笑谈。
但当时要说没一点压力和紧张,那绝对是假的。
而对于并不完全了解情况的另外两个人来说,这几天在工作之余,跟常浩南聊的最多的,自然也是跟上面那些有关的话题。
尤其是去年年初,在镐京跟欧盟进行谈判的那段,尤其堪称精彩。
华夏和欧盟合作建立的航空气象安全验证中心虽然也建立在涪城,但是距离624所的距离并不近。
更重要的是,作为涉外研究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