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泾渭之处·人心分明
第二百三十九章:泾渭之处·人心分明 (第3/3页)
持家事,不然连生计都无法维持。
其余之诸侯,暗流涌动,纷纷思考天子此行的目的,但都不敢乱规矩。
这一日。
“风子,天子来令,望您能履行守藏史之责,携启蒙之书,前往泾渭二水,教导两位世子习字。”
内侍在偏殿外,恭敬低首。
风允在殿内,缓缓写着书。
闻声后,风允只是一思,就道:“只是教字?”
“只是教字。”内侍紧忙道:“待选出太子后,自有太傅教导太子。”
风允颔首。
太师、太傅、太保,古之三公也。
太师主政,代表天子,征战于外。
太傅主治,辅佐天子,治理于内。
太保主护,监护天子,监察于国。
往往三公,也都是天子,或者太子的老师,国之长老。
不过此时世子,却是不得这份荣誉。
而且。
“既然天子有意效仿古时之典,贤者为君,那允得观典籍宫之书,也愿助之。”
风允观阅典籍宫之书,是为守藏史,那就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也就是偿还观书之恩。
“多谢风子。”
天子要的,也只是一个名头,毕竟,凤鸟在风允这。
而天子似乎也并没有真的看重凤鸟,因为其并没有来寻过风允,询问凤鸟的由来。
天子要的……
风允待内侍走回,才倾吐其言:“天子是要借此次机会,清剿一部分势大的诸侯国,以稳固这些做大的诸侯,一展自己的威势。”
申国!
天子欲对申国动手!
“申国,确实势大,但不只是申国……”
风允明白了。
为何天子要执着于南伐楚地。
即使看不见从楚地所得利益,也要集结多地诸侯,共剿之。
其原因,也是削弱各地诸侯的力量。
各地诸侯弱,对天子就是最大的利益。
“莫不得,欲以水,淹没楚地,一同淹没了多国之军,与自己的一师。”
风允感叹。
若是生于大周威盛之时,这样的天子还会成为后世的周幽王否?
此时的天子,已经是不惜顺自身而逆大势,火中取栗也!
“蛮娃,收拾些行囊,我们去泾渭分明之地,搭一个草棚,居住一段时间吧。”
蛮娃在殿外闻声,紧忙应之,就去安排。
风允散去此想。
西周的落幕,东周的升起,这符合人道,将是人族一场大世,他无力抵挡,也不能抵挡,能做的是在这大世汹涌中,维护人道最核心的——人性。
灭绝人性之行,决不可成为晋升之法!
不日……
风允的茅草屋,就在泾渭二水交汇之地建成。
而随着风允的到来,两位世子也开始了学字之旅。
每日,申王后与褒姒,都会在辰时携两位世子,顺着泾渭二水到来,远见一面,就离去,天命还需操持活计,维持生计。
而风允就要对着两位世子,教导字,世间之物,如五谷树木,兵甲图案的辨别,除此之外,再无更多。
在此期间,天子不时有来,却不是来风允处,而是去褒姒与申王后处。
如同寻常阿父一般,与两个孩子交谈,考察两个孩子的学习。
但可见,前往褒姒处明显多于申王后,其言谈之间也多是笑颜。
来申王后处时,却多严肃,有时还不满而离。
申国候闻后,心急如焚。
此时骊山的烽火祭台,正在举国之力而建,等烽火祭台建好后,天子就会问天择太子,以凤鸟为准。
可实际上,天子就是天!
天怎么说,不都是天子的言论吗?
这会天子不喜世子宜臼,申国候如何能不急。
如此,申国候只能去寻各地交好的诸侯国,一谋办法,但这也落入了天子的眼中。
天子默许,甚至是在各国之人在风允的茅草房旁,以求学为由,建立邻居,以此来影响两位世子的所学,也没有去理会……
这般下,各国之间,都派出了能学之士。
其中除开申国候一系者,也有希望得两位世子所喜,日后得出仕大周之便利之人。
或是真心向风允求学者。
或是驱势而来者,数不胜数。
一时间,泾渭分明之处,以风允之居为核心,茅庐聚集,道路因步履而平,阡陌交通,往来热闹。
士、农、工、商,不绝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