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泾渭之处·人心分明

    第二百三十九章:泾渭之处·人心分明 (第2/3页)

颜面也在。

    可秋去冬来,年节已过,风允也如始终一般,隐于典籍宫中,不曾出现。

    这让世人皆多猜忌。

    但实际上,风允却无异常,而是在典籍宫内,观阅大周典籍,编撰《山海经图》,闭门不出罢了。

    “老聃先生说,在鲁国时,有闻东夷之地,似乎与山海经图有联系,似通万物之源。”

    “此时前往,也是为寻此联系,寻万物源头。”

    风允想不到,老子会对山海经图有如此重视,但这也是老子的道,道法自然,殊途同归,其归一之源,自然是驱之而寻的。

    但是东夷之处,是否真的有重要之物,却不得而知。

    风允记得,老子的传说中,是出函谷关后,入秦地,不知所踪,再无音讯。

    函谷关在宗周与成周之间,此时为后世所称的西周,函谷关却不是入西之关卡。

    却是往东之关卡。

    “岁月混乱,可东西两周之变,也在近了,老子何时出关而去,却不得而知,但按老子如今对山海经图的重视……或许,他去了山海,寻道之源头。”

    一切都是猜测,风允此时能做的,也只是修行自身,整合早先所得的一切,归于己,再寻别物。

    却听:“风子,各大夫们,送来新年之礼。”

    蛮娃拉着小车,入偏殿,将东西放下。

    风允闻之,观望道:“礼尚往来,方不失礼数,但互不相识而赠礼,就不是礼数,而是攀交也。”

    “不可再收了。”

    “诺。”蛮娃低首,有些自责。

    但又思索,想到:“风子,那您认识,有交情的人,可以收吗?”

    风允一笑。

    “非重礼,可收,寻常往来,并无过错,也无难处。”

    蛮娃这才笑,随即收捡了礼物,寻出几份。

    “风子,这是楚国屈原……”

    “这是昭阳……”

    “这是入秦地的百里奚……”

    “百越王……”

    “还有,这是褒国君的礼物,由褒国君的妹妹,代送来的。”

    闻言,风允眼中闪过那年褒姒,一个小女孩的样貌。

    可当初的少女,已经是如今的褒姒,天子之妃。

    风允不由望去,却见是布匹。

    这布匹样式,倒是眼熟……是他当年在大庭时,田间讲学所穿。

    “做春衣吧,这冬也要过去了。”

    ……

    一月·立春。

    天子突然宣布,即将立太子。

    此言一出,诸侯心思各异。

    因此此时,天子不过几位几载,正值壮年,唯有二子罢了。

    这让人不由猜想,早先传闻天子受伤,是否为真。

    但不管如何,此时,天子立太子位,却是第一要事。

    就听令——

    令世子伯服在泾水,世子宜臼在渭水,两人携母而居,叩天为人……能得凤鸟眷顾者,可为太子。

    此令一出,不只是周都丰镐,就是整个大周,四地的诸侯国都震惊不得。

    “不可啊!”朝臣惊哭。

    “世子伯服虽为长,但其为庶也。”

    “世子宜臼方为嫡,是王后之子啊!”

    《周礼》之重,嫡继父位,传承不绝也。

    天子此令,就是赤裸裸在违抗周礼,诸国皆以《周礼》为国策,怎能通过。

    可天子强硬,直言凤鸟会抉择,诸侯之间,只需恭敬以待,无需多言!

    如此之下,诸侯哪能劝得。

    只能见申王后,日夜皆往王宫去,意图面见天子,可天子不见。

    只听天子言——

    “两位世子近两载,咿呀学语,已有思考,此时母携之居于泾渭之侧,是为母教子德……”

    “古之不认父,而认母,大贤广重,不绝于世也,我大周此番习此,难道皆没有一位可以抚育贤德之君的母亲不曾?”

    此言下,王后也不敢再来,只能安心抚养世子宜臼。

    就听王后自言:“我为王后,是申国之女,所生之子为嫡,难不成会被褒姒子所取代?”

    “她不过是从蛮夷之地生长的女子,何来的德行教导好世子伯服呢?”

    至于另一边,褒姒也已经带着世子伯服居住在泾水。

    与申王后不同,褒姒并无怨言,也无争夺太子之心,只是用心抚养自己的孩子,以教导生存之道,为人之本。

    两位女子的争锋就此开始。

    天子令,不得助之后,其留下了些许补贴之物,就不再送去东西。

    要想育儿,她们只能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