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又吟诗了~

    113、又吟诗了~ (第1/3页)

    到了霍健起办公室,陆恒看完成片后,对照脑海里的版本,基本没什么出入。

    倒也不对,自己比刘业演的好。

    这不是陆婆卖瓜……之前就提过,虽然陆恒心里年龄四十多了,但演员能不能演出少年感,并不在于年龄,重点还是脸——曾经陆恒第一个被他们挑中,放弃了才找的刘业,就说明形象上非常契合。

    而刘业出身城市,长在城市,跟角色其实是有差异的,而苏晓卫和霍健起挑中陆恒,其实也是因为这点。

    之前小品大赛上自编自演的山区淳朴少年,一下子就打动了苏晓卫,而且陆恒本就来自大别山区,从幼年到少年都在山里生活,即使初中回县城后,寒暑假也经常去奶奶那一住大半个月,是非常熟悉的。

    刘业当初能演好,一是霍健起调教,二是滕汝俊这个老戏骨带,再加上词不多,更多是在路上,但其实在一些细节刻画上,他没有陆恒更往下沉。

    比如父亲跟村支书说以后这条邮路交给儿子,村支书问他去哪儿,滕汝俊脸上不太自然的笑容,和村支书那句“外面来我们这儿的,老师、医生、储蓄员,个个能当劳模、当干部,就你啊,光是走啊走啊,这么多年了……”

    后面的话村支书没再多说,但不言而喻,什么也没捞着。

    那个时候给了儿子一个特写。

    曾经的刘业是眼神闪烁的朝他瞥了两下,然后低下头,显示内心的起伏,而陆恒先是一愣,然后瞥了父亲一眼,喉头滚动一下,低下头。

    虽然只是细微的差别,但体现到画面上,人物的反应是有层次的递进,也能让观众跟着升华情绪。

    在村支书去取信离开后,陆恒望着他的背影,眼睛有些失神。

    至于父亲,默默在桌子上磕着烟斗里的烟灰,又掏出一根火柴,把那些弄不出来的灰渍挑出来,慢慢的。

    镜头再次对准陆恒。

    他略微偏头看了父亲一眼,又收回目光,嘴唇抿了抿,仰头望天,一种怅然若失的样子。

    不仅如此,陆恒鼻翼的翕动也随着呼吸稍微明显了些,单薄T恤衫下的胸膛微微起伏。

    这些都是陆恒参考原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