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担心朱棣跑到欧洲

    第五百一十八章 担心朱棣跑到欧洲 (第3/3页)

讼行需要统一考核,通过后获得了名帖,才能有资格教书和治人。”

    “还有北平行省各衙门的差吏,以后由省府统一考核招收分配,不允许衙门自行招募。”

    朱高炽与众人讨论细节。

    在他的规划中,县以下的衙门,没有权利进人,只有州府衙门才有资格进行考核。

    “与科举一样,地方上进行初考,通过后到省府进行府考,考过了府考,由省府统一安排工作,和中华重工用人制度一样,施行八级三等制度。”

    中华重工施行八级三等用人制度已经好几年了,有了成熟的方案可以借鉴,并不是陌生的事物。

    中华重工的大掌柜高珍也在,向官员们介绍详细的情况。

    等高珍说完,官员们才开始讨论。

    有人充满了担忧。

    “吏员名正言顺了,再也不是编外人员,恐怕地方衙门的支出会增加不少。”

    “我认为理当如此。”解缙说道:“朝廷不给他们工钱,他们自己想办法上下其手,不是朝廷出钱,就是百姓出钱,总归都是百姓出钱。”

    “还有科举考出来的吏员更好,即避免了滥竽充数,又能提高吏员的素质,有了更好的管理,相信效率上也会截然不同。”

    最后没有人在拒绝。

    说穿了就是朝廷有钱了,能供养的起官吏阶层,自然阻力就变小了,没有什么高深的说法。

    包括医学馆也是如此。

    同样的看病,人们以后只会去越来越大的医馆,倒逼那些民间的诊馆大夫主动去进修,成为医馆的坐诊大夫。

    看病的人没有变,治病的人也没有变,变的是治疗水平的提升,活下来的病患越来越多。

    其余行业是一样的道理。

    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

    经济水平提高了,各类的需求就变大了,人们出得起钱,各个行业就能逐渐规模化,规模化促进了更好效率的诞生。

    因此叫做经济水平决定上层建筑。

    中华文明也是如此。

    生产力比其余文明发达,因此经济远高于周边,促进了各行各业的繁荣。

    就像中国古代社会达到的高度,医药的分离,医馆大夫看病,药铺负责卖药。

    如今随着工业化的扩张,有了更先进的生产力,许多社会方面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

    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道理。

    而如今。

    药行的商人们发现了亦力把里和哈密的地理好处,日照时间长,在那边适合种植的草药多,主要是成长的更快,药效也更好。

    随着铁道的通车,越来越多的商人发现了新的市场,去往哈密发展草药种植业。

    棉花与中草药行业,成为了哈密与亦力把里的热门行业,获得了粮票银行的支持。

    金州最有名的几位大夫来到了京城。

    每个月定期为朱元璋检查身体情况,制定出保养方案。

    朱元璋躺在榻上。

    几名大夫忙前忙后,又是把脉,又是看舌头,还有摸骨,听心率等等。

    好一番忙碌后,几名大夫告诉朱高炽。

    “圣人的龙体安康。”

    听到了几名大夫的肯定,朱高炽在朱元璋的嘲笑下,同意了朱棣的继续西进的要求。

    朱元璋是个宝。

    有他在。

    朱高炽在京城可以随性所欲的改革,推行各种治理方案,而且可以任由朱棣远征。

    最怕的就是朱棣跑的太远,结果朱元璋出个意外。

    朱棣的才能加上新军的战斗力,朱高炽很担心朱棣一口气跑到欧洲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