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原来圣人在学习

    第五百零二章 原来圣人在学习 (第2/3页)

山东向辽东供应物资走的就是海运。

    例如早先朱元璋派去辽东担任总兵的杨文。

    此人历史上洪武二十六年就是出任海运总兵,率领京城卫将运粮到辽东。

    包括开国功臣靖海侯吴祯、延安侯唐胜宗、舳舻侯朱寿等人都曾“总舟师”由登、莱转运粮饷物资到辽东。

    并且“岁以为常”。

    也就是海运定为常例,乃至到了明末崇祯时期,同样是由海运供应辽东。

    明朝禁海的目的是为了防备外敌,防不胜防的倭寇,漫长的海岸线很难防备。

    手段温和,有明确的规定。

    总体来讲,这项措施是出于大国的综合判断,对于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危,政府有详细的计划。

    在整体上,人们和国家是一致对外的,受到的效果是由两者共享的。

    此时它们是一个共同体,在国受到威胁的时候,个人利益势必要向集权利益低头,属于无可厚非的举措。

    清以防汉为主,对内手段残酷,禁锢思想,禁锢科技,畏惧火器发展,叫做闭关锁国,防备外来的思想冲击。

    把明朝和清朝的禁海混为一谈,绝对是无知,或者居心叵测,不是一个立场的思想。

    “铁道的作用的确令人惊叹。”景清虽然没有乘坐过铁道,应天府的铁道还没有通车。

    但是铁道的威力,已经没有人反对。

    去年北平新军闪击太原,今年十万大军一点“动静”都没有,突然从山东与河南两方面悬于应天府头上,都是因为铁道。

    而铁道对于经济的作用,官员们又不是傻子。

    明朝地方的大户们死抓海贸不放手,他们能不知道经济?

    “景君颇有才能。”李道信笑道。

    圣人虽然没有开口挽留景清,但是李道信跟随圣人这么久,圣人的举动,李道信如何看不出。

    景清识大体,严律法,在都察院做事一向恪守成规不讲私情,李道信知道圣人喜欢景清。

    三人吃过饭,也没有离开工地。

    朱元璋熟门熟路,竟然去了工地的工程部所在的地方。

    “新城区道路部。”

    “道路规划室。”

    “道路物料局。”

    “新城区调控部。”

    ……

    门口挂着的牌子,清晰的告诉人们这里是做什么的。

    朱元璋还找到了一间宿舍。

    管事的宿舍。

    一间宿舍四张上下铺,八个人睡觉。

    “这里空着,你睡老刘头的铺,这人比较大方,那个小周不行,此人小气,睡了他的铺是要发脾气的。”

    “这……”景清瞠目结舌。

    “咱当年什么地方没睡过,能有一张床都是好的。”

    朱元璋轻描淡写。

    “你可以好好看看工地,这工地里头啊大有讲究,一切的规矩都是集思广益,值得探究的。”

    “只把这工地的道理弄明白了,哪怕以后不当官,也是有好处的。”

    景清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圣人的训导。

    圣人不是一般人。

    他能这么说,肯定是有道理的。

    朱元璋当然没有说错。

    中华重工体系从民间挖掘了大量的人才,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包括吸纳了民间的读书人。

    什么叫规模化。

    人才聚集到了一起,整日讨论的工业发展,同样也是规模化。

    在工业生产力质的突破下,不光是思想得到了大解放,同样在管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