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皇太孙的人格魅力

    第四百九十八章 皇太孙的人格魅力 (第2/3页)

    “臣的才能万万不及,因此不敢贸然教导皇太孙殿下。”

    黄淮的态度,朱高炽惊讶起来。

    这还是他南下京城以来,第一个当着他的面认可北平的模式的官员。

    “你觉得我的改革是对的?”

    “是的。”

    “哈哈哈。”朱高炽开心的笑了起来。

    他要在大明改革,而不是推倒重来。

    推倒重来。

    代价太大了,他的实力和局势,乃至于时代的局限性也不足够,更没有相匹配的组织和人才,真正能做的就是拉拢更多的人。

    黄淮能支持他,就是好的开端。

    “像黄先生一样认可北平模式的官员,在京城多不多?”

    黄淮摇了摇头。

    给了朱高炽一个失望的答案。

    “皇太孙殿下的改革,虽然以利拉拢了不少的人,但是也损伤了太多人的利益。”

    “北平的卫所将领,失去了世袭的利益,北平的官员,失去了不少权利,北平的读书人更失去了优待,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人心难变,根据北平模式,我觉得南方可以称之为耕读模式,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大部分人的观念。”

    朱高炽并没有失望。

    说来说去就是让利的问题。

    在蛋糕做大的过程中,利益偏向于谁。

    地主阶级并不会抗拒自己的利益增多,但是在总体利益增多的情况下,更多的百姓获得了更多的利益,那么他们就受损了。

    就好像后世全体发钱。

    利益受损的是大户,哪怕大户也被发了钱,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这也是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之一。

    根据后世教科书的说法。

    农民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并不能成为主导胜利的绝对性力量。

    而朱元璋在金陵大后方的根据地发展,早已经脱离了农民阶级,形成了有效的政体。

    那么李自成在需要物资的情况下,选择了打压大户而放过百姓,自然也就遭受了最大的阻力。

    反而是清朝的统治者,他们拉拢大户,剥削百姓,加上其余的原因,例如北方因为李自成的原因,明朝的组织已经消亡。

    多数的将领和官员已经成为了大顺的文武官员,没有了效忠大明的正统。

    而大顺却又败亡了,等等因素,达成了后金鲸吞北方的条件。

    其实朱高炽知道怎么做获得南方大户们的支持。

    那就是选择和清朝一样。

    拉拢大户们,不顾百姓们的利益。

    那么大户们当然不会反对他。

    粮点取消。

    工民联合部取消。

    大片井制度取消。

    各种以人为本的制度取消。

    百姓们获利的份额不如大户们的获利份额,简而言之,向上的通道仍然被大户们把持。

    这些就是最简单的道路。

    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发展就是如此。

    工人们活的凄惨。

    地主和贵族脱变的资本家满嘴流油,最后经过几百年的抗争,加上生产力的大突破,才让工人们结束了悲惨的时代。

    但这有什么意义呢?

    朱高炽在大明发展工业化社会一点意义也没有。

    不采取社会资源分配的模式,他根本不用费尽力气在大明推动工业革命。

    大明本就是当今时代最强大的国家。

    只需要鼓励商人们出海,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