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雄赳赳

    第三百一十七章 雄赳赳 (第2/3页)

们的生活水平,比五年前大幅提高,那么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会比旁人更愿意接受道理。”

    “因为这其中有个叫做希望的东西,它能让人变得像个人。”

    朱高炽回答说。

    两位布政司的首脑,听到小王爷的回答,皆陷入了沉思。

    “这也是我创办中华重工,以及打造中华重工体系的原因,发展工业化,会增加社会生产力,提升社会财富。”

    申逵诚心的请教:“提升了社会财富,就会让老百姓有希望?”

    “当然不是。”

    朱高炽摆手否认。

    哪怕后世学术圈经过多次的探讨,已经否认了英国圈地运动的效果,认为其反而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可仍有人觉得英国圈地运动是工业化必然的道路。

    原理是对的,可方向是错的,怎么能算对呢。

    把未来发展的成果,算在圈地运动头上,岂不是谬论,连因果都没有搞清楚。

    “增加的财富,如何保证尽量让所有百姓参与其中,才能让老百姓有希望,需要靠社会资源分配。”

    “只有落实了这一点,那么参与其中的百姓,自然会全力以赴的保卫他们的成果。”

    “其实这个道理,和官府一直在避免的土地兼并,提倡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土地发展上限很低,而只发展农业,无法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更多的问题。”

    颜钝和申逵忍不住互相看了眼,两人明白对方眼神中的意思。

    小王爷的确厉害。

    “当然了,农业是根基,只有农业稳定,工业才能得到发展,否则农业都不稳定,何谈发展工业。”

    朱高炽笑着说道。

    颜钝和申逵这才认可的点着头。

    跟着朱高炽的言语转,差点忘了他们的来意。

    “不算北平新生人口,这些年从外地迁移到北平的,预估有三十万人口。”

    闻言,朱高炽称赞道:“这是两位的功劳。”

    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

    结合历史结局,眼前两人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皇太孙派系,只是有牵扯而已。

    所以朱允炆上台施行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削藩政策,因为不信任北平的官员,因此换了新的主官。

    结合这个情况,对于布政司,朱高炽以拉拢手段为主。

    对按察使司,拉拢的对象则是中下级官员。

    和朱允炆的老子不一样,他到底不如他老子的底子雄厚。

    朱标的嫡系是全方位的,除了朱元璋,没有人可以撼动,去晃一下都没有资格。

    朱允炆现在的核心,主要还是清贵官员为主,多半力量在都察院,所以地方上按察司的跟脚要深些。

    “不敢自居,中华重工立了大功。”

    颜钝比较谦虚。

    申逵眼神中则有些羡慕。

    靠着开垦百万亩新田,颜钝的实干之才,已经在朝廷上挂了名,前途无量。

    “中华重工和官府是没有冲突的。”朱高炽真诚说道。

    “因为民转军的事情,虽然有近三万工人转成了军籍,可因为北平良好的势头,除了新生儿的大量增加,这些年还迁移来了三十万人口。”

    原本中华重工只有万余民转军的工人。

    后来统计了上下游行业,加上最近的宣传,主动申请转军籍的工人成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