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创造市场

    第二十章 创造市场 (第2/3页)

    真要是对自家有利的,拿来吸收便是。

    不过几千年来,周边部落值得汉人拿的东西真不多,反倒是往周边辐射文明。

    连寻常布匹盐巴都是抢手货。

    古代的朝鲜,日本,割据自立的安南等国,都以中华文明为荣,争先学习。

    “你做一天活,能拿到多少工钱?”

    “大多都是一分钱。”

    一分钱,一个月就是三钱银子。

    这也太少了吧。

    朱高炽虽然不懂柴米油盐,但是他知道,明朝寻常的屠户,一年挣三十两上下。

    屠夫的收入不是普通百姓能比,但一年不到四两的银子,低了七倍,虽然是童工,也有点过分。

    现在是明初。

    百姓的收入高,可不是明末。

    明末时期,封建王朝弊端,不但导致百姓的收入降低,物价反而高涨。

    工头连忙解释,“东家看他们小可怜,又做不了体力活,所以才派了搅绳索的轻松活,不用下矿井。”

    “矿工的工钱可不少,大公子不信,尽可以问问他们。”

    工头说完又指了指矿工们。

    大公子主动关心民事,身后的葛诚乐意至极,于是一言不发观察大公子的行为。

    有矿工主动开口。

    “咱们下矿,做熟了的人,最高的时候,一天可以拿到五分,一个月能挣一二两银子呢。”

    年收入二十两上下,这才符合朱高炽的认知。

    一名矿工每个月能挣一两银子,才可以养活家人,还有油盐酱醋针线等生活品必不可少。

    经济发展违背不了市场。

    能培育出优质商品的大明朝,可以做到畅销全世界,必然有优越的市场。

    在西方大航海贸易未兴起,而传统中间商阿拉伯受战争影响贸易中断,世界贸易终止的明中前期。

    明朝是靠着本土的市场,才发展出含量高的商品,高价的丝绸锦缎,廉价而又大量的棉布麻布等。

    例如英国的工业革命。

    他本土自身的市场,是满足不了工业革命的产能的,也竞争不过大明的纺织业。

    而正是因为明清交替,导致中国纺织业的中断,全球市场出现了巨大的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