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244章:仁政出

    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244章:仁政出 (第2/3页)

报,并尽量收归安置安抚,不要浪费,不能让牧民因为战事而出现更大的损失,而若是实在无力,晋阳那边将发随军民夫、辅兵以及部分俘虏,前来就地、循地进行,尽量维持春耕、放牧等农业大事。

    第三道诏令,既是军事,又是政事,却依然以农事展开,大乾将从军中大举抽调随军进士,或三人成组,或五人为队,在小股部队的护卫下往周边各军州巡视春耕……。

    随着这三道诏令立即被颁发,并且传至各处。

    萧奕这位监国太子仁义之名,自当是传诵天下。

    当次大胜。

    平西夏、征蒙元、占哈林,却没有好大喜功大举进发,没有屠戮俘虏煊赫威风,反而将事情的重点放在时节所迫的农事上,万事皆以农事为轴来做,确实显得有格局,也分得清主次利害。

    除此之外,单说其中手段,其实也是很高明的。

    这一战,蒙元战死了很多的牧民,但是却也并非是全部都战死了。

    也还有未曾参战的牧民,还有战争之中成为了俘虏的牧民,也还有哈林等地,最后投降了的牧民,以及蒙元的官员、贵族等。

    这一道诏令下来。

    其实也是为了安抚他们的心。

    告诉他们,大乾并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大乾是如何治理安西都护府的,就会如何治理哈林之地。

    第一道诏令,就直接安抚了这些人的心,告诉他们,大乾乃是仁义之师。

    大乾现在重视春耕,重视放牧,并不会直接屠杀所有人。

    大乾从来没有把他们这些人当做是仇人。

    接着就是第二道诏令,那就是要任用这些人了,不管他以前做什么,不管他在这一场战争中做了什么,如今,他将会成为大乾人,还有可能成为大乾的官员。

    如此一来,第三道诏令也就起了作用,并且也是这一次的三道诏令的画龙点睛之笔。

    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大乾要派遣进士和将士们成立巡视组,要巡视春耕的情况。

    那么。

    那些个还心有抵抗的蒙元人,会如何作想?

    我是配合呢。

    还是不配合呢?

    若是我不配合,而旁边的牧民配合,他得到了更好的赏赐,而我将会受到惩罚呢?

    我若是配合的好,会不会成为大乾的官员,有一个一官半职?

    到时候,会不会也可以成为像是以前的那些贵族老爷们一样,过上他们那般富裕的生活?

    若是我不配合,会不会让大乾的官员以此为借口,直接杀了?

    所以说,第三道诏令才是画龙点睛之笔。

    既能够让巡视组代替大乾太子巡视地方,也能彰显大乾的官府法治和统治。

    告诉蒙元人,他们不再是蒙元人,而是大乾的子民,要接受大乾官府的治理。

    有了这三道诏令,那自然是可以安抚好蒙元百姓的心。

    等到了二月的中旬。

    萧奕总算是回到了晋阳城,住在了晋阳城的行宫中。

    这时候,晋阳城这边,其实也已经积攒了一些政务文书,需要他这个监国太子批阅。

    都说皇帝好。

    然而,历史上的皇帝没有几个是长寿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因为其本性的原因,整日里倒是养生功夫不错,也有一些长寿的。

    但是大部分兢兢业业的皇帝,就没有长寿的。

    为啥?

    熬夜啊。

    萧奕就算是有着金丹在身,就算是身体异于常人,也不想熬夜。

    重要的文书,自然是先批阅。

    不重要的,第二天早上早一些起来批阅,也不迟。

    一直到二月末。

    萧奕才回到了京师。

    且当天就召见了戴光、狄晏、包拯、郭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