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43章:新学

    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43章:新学 (第3/3页)

天!”

    张久陵只好是无奈相对:“殿下,老臣这个儿子生得早,又阴差阳错遇到了那么多事,三十多岁还没正经出仕,留他何用?”

    萧奕却一脸平静地说道:“太傅,孤也不藏着掖着,以尔等继续猜测,最后成了更大的误会。”

    “孤今日前来,乃是想要为大乾定下一个万世之基业。”

    “在孤看来,想要立下这个万世之基业,其重点便在于教育,在于学问。”

    “就好比这天上的太阳为何日出时如玉盘、日落时如车盖,又比如,它到底是落在了海里还是一直在九天之上。”

    “世间有很多现象,圣人也无法解释。”

    “这就是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孤觉得不能一味儿地死读书、读死书,这种读法,谈什么为往圣继绝学,那都是空谈。”

    “因为我们读的就是圣贤书,遵从的也都是圣人之学。”

    “可是,圣人之学,也不过是圣人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之下,所总结出来的圣人之理。”

    “而圣人也并非是只在一个时代出现,后来也有庄子、孟子、荀子等。”

    “可随着时过境迁,试问,再后来,可有圣人出现?”

    “可有什么萧子、张子……?”

    “所以,孤想要建立一个新学,一个能够为大乾之未来指明方向的新学,一个能够流传万代、经久不衰,且可以创造出无数圣人的新学。”

    如此之言,当真是让人目瞪口呆。

    就算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变色的岳山,也是一样,瞪着大眼睛、微微张着嘴,不敢相信地看着监国太子萧奕。

    殿下啊,你这玩儿的也太大了吧?

    张久陵是深呼吸几口气,又叹了几口气方才言道:“老臣懂了殿下心意,也知道此事的重要。”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前汉独尊儒术,后汉古文今文,到了本朝,天人感应、五德轮回几乎被摒弃,人人皆欲另辟蹊径,以成大道。”

    “学术之事看似空谈,却从来都是国家根本大事,有没有一个官方尊崇的正经学说,便是下面做事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的区别所在。”

    不愧是三朝元老,也不愧是太祖身边的第一谋士。

    在萧奕终于是说出自己心思的时候,也第一时间明白过来,可是也正是因为明白过来,才感觉更加地无奈,也更加的不知所措了。

    须知道,当年太祖立国之后,依然是遵循着前朝的一些制度,且从未想过立新学以治国。

    就算是如今的殿下,在文治武功,有了贞元盛世之后,也未曾想过。

    倒是如今,太子殿下未曾登基,也不过是监国罢了。

    却有如此雄心,想要立新学以治国。

    也不知,是好是坏。

    可以说,就算是老狐狸岳山,现在的心中依然是翻江倒海。

    因为他们也都明白,今日若是定下来,若是真的立新学以治国,那将会是一个什么场面。

    若是真的能够立下万世之基业,今日这处暑之谈,绝对会铭记史册之上。

    萧奕点点头,却又叹了一口气,变得亲和了一些,道:“其实,孤何尝不知道,新学出来,必然会引起很大的动荡,特别是这时候,内忧外患并未解决之时,但是,孤此前也有言,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万年太久、孤只争朝夕!”

    张久陵等对方说完,方才无奈继续道:“殿下,不是说殿下不能在治政上改弦易辙,而是说,事关圣人绝学,臣等不敢违天理而为……那般做,与谋逆又有什么区别?”

    萧奕无言,喝了一口青茶。

    说起来,还是因为如今这环境,再加上,时代的局限性,读书人思维的局限性,以及前车之鉴。

    立新学,必然是千难万难。

    现在的路并非是不能走,谁有愿意去摸着石头过河呢?

    改陈出新、改陈出新,一个不好,自然是万劫不复。

    “是孤错了,不该如此急躁。”

    萧奕放下酒杯,轻叹一声,说道:“其实不瞒太傅,孤这些日子闲暇之后,便是阅览群书,也算颇有心得。”

    “这样吧,先让众卿看一个实验,看完之后,再继续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