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一代新人换旧人
90一代新人换旧人 (第2/3页)
及其同位素的精确原子质量,并把这些数据写进书籍里面发表了出去。
而且他身上又有着诺贝尔化学奖还有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两道光环的加持,一直以来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都以阿斯顿的数据为自己做实验时的标准,将其奉为圭臬。
让阿斯顿教授来测量这些数据,能让二人的实验更有说服力,
陈慕武这么做,绝对是为了实验着想,而不是他觉得连着几天不是在做实验、就是在去做实验的路上有些疲惫,想要偷几天的懒。
向爱丁顿解释了自己的想法以后,对方很赞同陈慕武的观点:“陈,你还是留在实验室里,继续整理实验的数据吧,我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这个电报局还是我去好了。”
爱丁顿完全遵循了陈慕武的想法,在电报的末尾,他还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两个人一起邀请,总要比一个人的分量更重一点。
爱丁顿很快去而复返,等他回来之后,发现陈慕武正对着打字机的键盘疯狂输出。
“伱这又是在干什么?写论文吗?”
“不不不,”陈慕武在盲打的同时不忘朝着爱丁顿摇了摇头,“我给《自然》周刊的编辑部写一封快讯,告诉他们卡文迪许实验室刚刚又发现了新的两种同位素。”
卡文迪许实验室是英国物理学研究的最高圣地,对这所研究机构最信任,最无条件接受实验室里论文投稿,并会以最快的速度将论文发表的,不是皇家学院的《自然科学会报》,而是另外一本期刊《自然》。
卡文迪许实验室和《自然》杂志的关系这么好,离不开两代人结下的善缘。
早期,卢瑟福的大量投稿,让这本期刊声名鹊起。
而后来他先后掌管的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取得的成果也是源源不断地向《自然》供稿。
后来,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又横空出世了一个陈慕武,更是继承了乃师身上的优点,隔三差五就给《自然》投一篇稿,宣布实验室里又有了哪些新的成果和发现。
世界上第一台粒子加速器成功建造的新闻,就是通过《自然》第一个向全世界宣告的。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靠着卢瑟福和陈慕武,《自然》周刊在科学杂志界的地位不断升高,他们当然也要反过来对卡文迪许实验室格外优待。
到现在基本上所有实验室里送过去的论文和快讯,基本上一周之内就能刊登在《自然》的显著位置上。
陈慕武现在写的就是一封快讯,他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写好一篇论文,也完全没必要。
他要做的就是通过《自然》周刊这个平台,向全世界公布剑桥大学的爱丁顿教授和他自己,又发现了氢和氦这两种元素的各一种新同位素即可。
至于怎么发现的暂不赘述,敬请期待更加详细而具体的论文发表之后,自然就能够知晓了。
打完字的陈慕武,把纸从打字机上取了下来,递给爱丁顿让他过目。
“教授,您看看,这上面还缺什么内容需要补充吗?”
“陈,这些实验,还有实验后的具体分析,不全都是你一个人做的吗?你没必要带上我的名字。你现在还正年轻,是需要有足够多的成果来撑场子的时……”
爱丁顿说着说着就知趣地闭上了嘴,或许他这番话面对别人说教的时候还有几分道理,可站在他面前的是诺贝奖最年轻的获得者、有很大概率能够第二次获得诺奖、黄帝星的发现者、宇宙膨胀说的提出者、数块奥运会金牌得主……
这么个微不足道的小小实验,对陈慕武来说还真是不值一提。
“教授,要不是您提前结束休假,从南方的海边回到剑桥催促我做实验,我可能到了现在还没有开始动手呢!您不必推辞,这些实验成果,就是我们两个人一起的功劳。
“没什么问题的话,我就把这封快讯装进信封贴上邮票,给寄到伦敦去了。”
“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