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壳牌:别来沾边儿

    29壳牌:别来沾边儿 (第1/3页)

    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来了一个观点,“国家霸权很可能由所拥有的石油及石油产品来决定”。

    也就是从柯立芝说出来这句话开始,美国便想着贪婪地寻找并占有外国石油资源,并一直指导这个国家走到了二十一世纪。

    陈慕武并不想当什么石油大亨,他只是想在即将到来的石油热潮中分一杯羹。

    然而,他想要靠着石油赚钱这条路走的并不顺利,至少第一开始是这样的。

    在剑桥使徒社的聚会上,提出了那个问题,询问哪个成员的家里有石油公司的背景之后,陈慕武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他本以为一开始提出来魏格纳在美国石油地质学会上被人嘲笑的那位美国兄弟,家里面一定是有什么石油背景,不是洛克菲勒家族手下的新泽西、纽约和加尼福尼亚的三家标准石油公司,也得是德克萨斯能源公司和海湾石油什么的。

    石油七姊妹当中,光是美国公司就占了五个。

    虽然不愿意去美国,但是和美国的公司打交道,陈慕武却不抵触。

    挣钱嘛,不寒碜!

    而且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早在当初建学校的时候,来到英国和陈慕武商量事宜的小马库斯·瓦伦堡,就曾经告诉过他,洛克菲勒基金会有意提供五万美金帮助建设斯德哥尔摩的那所王子学院。

    当初的陈慕武怕基金会插手,会干预自己对学校大方向的把控,所以他并没有答应这件事。

    但就算买卖不成仁义在,洛克菲勒早就向他暗送过秋波,两个人一起赚钱总没什么问题吧?

    你洛克菲勒有一口肉吃,给我喝一口汤就心满意足。

    结果让人失望的是,那个发言的使徒社成员,家中根本就和美国的那些石油公司没有一点关系。

    他父亲是一所大学的地质学教授,又加入了石油地质学会,所以才能列席参加会议。

    想想也对,如果这个美国人是暴发户家庭的话,那么他要上的大学,多半就是只要花钱就能上的私立学校,最好的当然是哈佛大学。

    如果不是真的对学术的热爱,没有几个公子哥会像奥本海默这样,选择放弃在美国国内的花天酒地,而是漂洋过海来到英国的顶尖学府继续深造。

    只有学术背景的家庭,才会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世界学术中心欧洲来学习。

    即使和美国那边不能取得联系的话,欧洲也有石油七姊妹剩下的其余两家。

    在这两家石油公司当中,属于英国的有一家半。

    英国石油公司的前身,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现在还只是缅甸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

    原因是创立了盎-波石油公司的伦敦百万富翁威廉·诺克斯·达西,为了在波斯找到石油,耗费了他的大量财富,使其资产严重缩水。

    迫不得已,他只能把自己公司股份大部分卖给了英国的缅甸石油公司,成为下属的一家子公司。

    除了盎-波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百分之四十股份,也归英国人所有。

    剩下百分之六十自然是归荷兰,这家公司是以开发荷属东印度,也就是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资源而起家的。

    这两家石油公司是欧洲业界的领军人物,勉强能够和美国的那些石油巨头分庭抗礼。

    不光是美国人没能给出陈慕武想要的答案,在座的使徒社其他人,也都不能回答他提出来的那个问题。

    大家都是贵族子弟,家里根本不差钱。

    办石油公司的那些都是暴发户,要么就是海外殖民地的土包子,和他们完全就是两路人。

    他们不知道,一向看起来温文尔雅的、爵位等同于英国贵族体系中最高等级的公爵的中囯贵族陈慕武,为什么会突然想要去研究石油开采,做那些低等的工作。

    问了半天,也没人能和盎-波石油公司及其母公司缅甸石油公司找到关系,只有一个人勉强算是给了陈慕武一个肯定的回答。

    他说能帮忙看看,能不能联系到盎格鲁-撒克逊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员,这家公司正是荷兰皇家壳牌在英国的子公司,负责指导石油的储存和输送。

    作为大英帝国的贵族,使徒社的这些成员家庭背景个个都深不可测。

    几天之后,那个使徒社成员果然传来正向的消息,说对方答应和陈慕武见上一面。

    小陈兴致满满地从剑桥去了伦敦,然后就吃到了闭门羹。

    石油热潮掀起之后,每天都有很多人找到石油公司,说自己有找石油的好点子,或者说自己有一个一定会出油的地点,向公司要一笔咨询费,或者提出合伙请求,等油井出油之后要一定比例的分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