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叶大人无端被记仇,朱元璋单挑满朝文武,比的就是官大和功高!

    第324章:叶大人无端被记仇,朱元璋单挑满朝文武,比的就是官大和功高! (第1/3页)

    奉天殿那金龙盘绕的穹顶之下,

    朱元璋和朱标只是默契的点了点头,朱元璋就让常侍太监安排上朝了。

    敞开的奉天大殿之外,常侍太监看向殿前大广场对面的奉天门,只是拂尘一扬,便用最尖锐的嗓音安排了起来。

    “百官大朝,皇帝摆驾殿前大广场!”

    很快,朱元璋和朱标就来到了殿前大广场之上。

    奉天殿的大门之下,朱元璋坐在黄布龙纹的帐篷之下,等待着今日大朝的开始。

    大明的朝会分为大朝会和小朝会,一般情况下,都是三首六部官员参加的小朝会。

    而且还不会是全部官员都参加,只是每个部门的主副官员参加,加起来还不足一百人。

    也因此,他们就在大殿里面开朝会!

    可这种大朝会,那就是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参加,而且这所谓的在京,还不只是京官而已。

    像叶青这种五品以上的外官,如果正好在京城办事遇到大朝会,那也必须参加!

    也因此,参加大朝会的官员就多了,再在大殿里面开会的话,就有些挤不下了!

    今天不是什么重大节庆之日,更不是大军凯旋之时,完全没有开大朝会的理由,但朱元璋却提前通知今早大朝会。

    原因无他,

    只因为他有三条治国大策要宣布实施,也只因为他怕今日的唇枪舌战,会掀翻了大殿的穹顶。

    当然,这只是一个夸张的形容手法,他是怕这有限的大殿,影响了大家的发挥。

    再开一个就是,他想要当着尽可能多的京官,以及在京办事的外官的面,宣布这三条治国大策。

    也就在,朱元璋父子在殿前大广场之上严阵以待之时,早已在外的文武百官,也走过了皇城与皇宫相连的外五龙桥。

    承天门的门洞之下,

    走在武官最前方的徐达,与走在文官最前方的胡惟庸,只是对视一眼,就并排而行,带领他们的队伍向朱元璋的所在而去。

    与此同时,他们的脑子里,也尽是头天晚上开小会的场景。

    徐达的小会人数在精不在多,就他和王保保二人,因为他们二人都是不需要帅印的大元帅,代表着大明权利范围下的汉军,与蒙元及色目军队。

    胡惟庸昨晚的小会,人数就非常之多了。

    他家的会客大厅,还头一回出现座位不够的场景,许多的伯爵,还只有站着听话的份儿。

    孔克表这个不是侯爵也不是伯爵的人,之所以可以坐着,只因为他的祖宗是孔子。

    值得一提的是,胡惟庸他家这场会的真正大主持,是一直书信领导他们的李善长。

    李善长倒是没有来到这里,但他却信里面给出了所有应对此策的招数!

    胡惟庸家昨晚的那场会议,就是为了让他们配合李善长的招数!

    “臣拜见陛下,问陛下圣躬安!”

    “臣拜见陛下,问陛下圣躬安!!”

    “臣拜见陛下,问陛下圣躬安!!!”

    “.”

    奉天殿的殿前大广场之上,加上来京办事的外官,五品及以上的文武百官,在这里跪了不下四百人。

    当然,站在最前面的,能直接与朱元璋父子说上话的人,也还是平时开小朝会的那些人。

    至于其他的人,想要说话都得先举手,等朱元璋看见了之后再说。

    朱元璋父子看着眼前的一幕,真就是跪得服服帖帖的。

    但他知道,这些人大多昨晚都开了会,都已经从胡惟庸那里知道了他今天要干嘛,并且有了所谓的对策。

    “朕安,平身!”

    朱元璋话音一落,就看向徐达和王保保。

    二人也是起身的同时,向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朱元璋只是给常侍太监使了个眼色,他便拉开圣旨,开始非常大声的宣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正所谓,兴百姓苦,衰百姓苦,朕为了减轻天下百姓之苦,特颁布三道法例。”

    “一为‘摊丁入亩’!”

    “二为‘火耗归公’!”

    “三为‘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自即日起,天下臣民,奉诏执行.”

    文武百官听着这三条法例的细则,只感觉突然就有了一种万箭穿心之感。

    因为这无异于挖他们的心头之肉,抢他们的袋中之钱,抛他们的仓中之食,简直是比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