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军中缺良将,汝当勉之

    第671章 军中缺良将,汝当勉之 (第1/3页)

    谈了一个时辰,大钦茂失魂落魄的走了。

    前些时日,他写信给女儿大贞慧,问她在方重勇身边如何,是不是受宠之类的话。

    结果收到了回信,已经改名为罗莎的大贞慧在信中说与方重勇“甚为相得,人生大幸不过如此”。

    因此大钦茂认为此番搞定出兵的事情,应该还是挺容易的。毕竟这个局他已经布了好几年,循序渐进已经铺垫好了,不可能失手!

    然而,方重勇开出的条件却有点吓人。

    这位方大帅明确提出:若是要出兵,渤海国必须割让“渤海国五京”中的“东京”龙源府,也就是珲春一带的土地,包含了图们江的出海口。

    当然了,名义上不叫割让,叫“自治”。

    土地他要,人要不要无所谓,其地所有子民大钦茂都可以带走。汴州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迁徙数万人去那边开荒,没有任何难度。海船可以保证后勤,只要不深入到内地,物资补给没有任何问题。

    以传统的陆权观点来看,大唐控制这里,无异于痴人说梦,力量投射鞭长莫及。

    但若是以海权的观点来看,这里是东北亚的重要港口,已经有成熟的航线。以海船为主的话,汴州军不仅能控制海港及周边城池,甚至还可以活得很滋润。

    换言之,方重勇对东北亚的领土没有野心,也知道力量不可能达到,他没法灭了渤海国以后实控这里。

    只不过在这里插一根钉子,以海路为支撑,发展海贸,这也是很大的一个局。

    其影响最起码以数十年,甚至百年来计算。

    或者说,这是大钦茂夺取国主之位以后,方重勇安排的新地缘格局。大钦茂只是其中的一个棋子罢了。

    人算虎,虎亦算人,方重勇可没跟大钦茂讲客气,该算的账,一笔一笔都写在纸上,算得明明白白。

    这些事情,方重勇都是以书信的形式,当面交给大钦茂的。白纸黑字说得明明白白,不玩文字游戏,事后谁也不能抵赖。

    大钦茂无话可说,渤海国的土地分五京,也就是五座大城来治理,现在五京便去其一,被砍了一块那还叫渤海国么?

    他只好说回去考虑考虑,实在是不敢贸然答应。

    方重勇开出的价码,正好在踩到了大钦茂的底线上。更过分一点,比如说把他扶持为傀儡,那样大钦茂会直接拒绝。

    价码开低了,比如说只索要些财帛骏马之类的,那样汴州军等于是在帮大钦茂打工。

    而有了龙源府,方重勇就不需要大钦茂亲力亲为帮他收集战马了。只要汴州军一部在龙源府屯扎,良马就能源源不断输入中原。

    索要财帛那是一顿饱,控制龙源府那是顿顿饱。

    方重勇开出的价码,显示出他的战略眼光远超常人,落子又稳又狠,绝不会把力量虚耗在无聊的地方。

    当然了,大钦茂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只当一切都未发生。然后继续在方重勇麾下打工,继续在登州这里虚耗时光。

    大唐国内有很多他这样的“外国人”,已经接受了唐人的身份,有的甚至一辈子也未离开大唐。大钦茂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说到底,方重勇并未逼迫他去死,只是明白无误的告诉他: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回到自己的居所后,大钦茂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全盘接受方重勇给出的价码。

    找汴州借兵,夺取国主之位,事成之后得到的财帛,可以用来笼络亲信,发展生产,稳定民生。

    不用交给汴州军,方重勇也在信中保证大军过处秋毫无犯。

    只需要大钦茂将龙源府转交给汴州这边即可,并且,要以国书的形式走完程序。某种程度上说,这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如若不然的话,汴州军在渤海国“中京”显德府大掠三日,那只是基操而已,搞不好王宫都会被劫掠一空。

    想到这里,大钦茂似乎又不觉得难受了。

    方清这一刀切得很实在,该拿的拿,不该动的摸都不摸一下。

    狠是够狠,敞亮也是真敞亮。

    ……

    大钦茂走后,方重勇就盘着腿,闭目养神。他相信大钦茂是聪明人,肯定知道利弊得失。

    虽然这位渤海国权贵只能得到五分之四的国土,但那也比一根毛都没有,要强得多呀!

    何去何从,方重勇认为明天大钦茂就会给出答案,因为这位饱经风霜的渤海国贵族,确实等不起了。

    正在这时,崔乾佑推门而入,对方重勇抱拳行礼道:“大帅,有何吩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