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一颗红色五角星

    第二百三十六章 一颗红色五角星 (第2/3页)

伤……

    ……

    转眼人间四月天。

    “儿子,好吃不好吃?”

    沿着京广线一路南下,于人烟稠密处行走,稀疏处乘车,大半月时间,李源父子从四九城走到了鄂省江汉市,随当地人一起过了回早,也算是入乡随俗。

    看着李幸有些艰难的吃着热干面,李源哈哈笑着问道。

    李幸吞咽了口,表情难言。

    李源乐呵呵的给他说起了热干面的历史:“这种面在鄂北乃至豫南颇受百姓喜爱,但其实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三四十年前,有人将面煮七八分熟,又沥干加香油,逐渐成了热干面的雏形。直到蔡明伟的出现,整合规划了面条的制作工艺,加以改良,丰富了口感,最终形成了现在广受人喜爱的热干面,蔡林记热干面。”

    李幸咽下一口后看了看周围,道:“爸爸,越往南,好像百姓的日子要好过一些?”

    李源点头道:“水资源丰富些的地方,创伤恢复的总会快些。你对鄂省有什么了解么?”

    李幸想了想,道:“爸爸,我会背《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爸爸,黄鹤楼就在鄂省,对吗?”

    李源笑道:“一百年前被烧毁了。同治七年,也就是一八六八年,在两任湖广总督官文和李瀚章以及鄂北巡抚郭柏荫的主持下,耗银三万余两,雇用一千多名工匠,历时十个月完工,当时人们称它为‘同治鹤楼’。据碑文记载:同治鹤楼凡三层,计高七丈二尺,加铜顶九尺,共成九九之数。柱周六七尺以上者四十八楹。为地基周径长二十丈有奇,宽八丈有奇。楼八面各宽四丈五尺,上供吕祖像,仍其旧也。”

    为了在儿子面前显圣,他昨晚可没少拿着抽奖得到的历史书死记硬背……

    果然,老师当年说的对,每一分努力付出都会有收获。

    看着儿子眼睛里的崇拜,李源心情美滋滋。

    “将来黄鹤楼一定还会再重建,千百年来,黄鹤楼不仅是一幢建筑,不仅是一道风景,它已深入当地百姓的文化血脉中。儿子,你知道黄鹤楼是怎么被烧毁的么?”

    李源问道。

    李幸道:“战乱?”

    李源笑道:“上上一次是毁于清军和太平天国的战争,一百年前那一回,是因为山坡下有一家商铺,伙计失手打翻了油灯,当晚风盛,大火烧起很快蔓延到山顶,将黄鹤楼焚毁。”

    李幸道:“太可惜了!”

    李源呵呵笑道:“你可以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看看能琢磨出哪些教训来。儿子,人没有不犯错的,犯错之后如果能汲取教训,总结经验,这就叫成长。但是,犯错是有代价,很多时候,代价还会非常沉重。所以聪明人就会从别人的错误和代价中学习成长。不说了,吃完就走。”

    李幸若有所思的点头记下,然后闭着眼一口气将碗里的热干面扒完……

    ……

    一个礼拜后,在一处鄂省农村,父子两人的面色都不大好看。

    血吸虫。

    几十年后,估计好多人一辈子都没听过这种东西,但当下,这种寄生虫的危害,估计没几个中国人不知道。

    老人家十年前曾写了一首《送瘟神》,庆祝赣西一县防治血吸虫取得了胜利。

    但实际上,这种病即使六十年后,依旧没有消灭。

    血吸虫的宿主广泛存在于钉螺中,这种螺在江南水国处处可见,也因此防不胜防。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千村、万户……

    这种病急性的倒还好说,李源在《赤脚医生手册》里都有描述,可以中西药结合救治,有可能痊愈。

    但慢性的……虫卵随着污水等入体后,悄悄寄生在肝脏,那即便是几十年后,都难以根治,会逐渐出现肝硬化,腹水。

    就像这几天父子俩看到的那样,好些大肚子患者。

    “爸爸,以您的医术,都没有法子吗?”

    看着和他同龄的一个女孩子,却一脸蜡黄,挺着大肚子虚弱的站在那,目光呆滞,李幸实在难过,看着李源问道。

    李源摇了摇头,道:“儿子,医生是人,不是神。这世上太多疾病,医生都是没法子的。人力有时尽……以后去了陌生的地方,生的东西不能吃,生水不能喝,最好不要下水。无论什么时候,即使拳脚功夫大成了,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走吧。”

    “爸爸,我们下一站去哪?”

    “湘南。”

    “爸爸,滕王阁是在……”

    “赣西。”

    “爸爸,我想去看看滕王阁。”

    “毁了……”

    “那能去看看遗址么?我想在上面看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到底是什么样的美景。”

    “……好。”

    ……

    半月后。

    临近五月,赣西平昌的最高气温已经达三十度了。

    待看过滕王阁旧址……

    也不算旧址,毕竟宣统年还是重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