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 一种独特的务实

    695 一种独特的务实 (第1/3页)

    “不错的啤酒,香味很独特,有点苏格兰的风格……不过刚才您说什么,安,营收是多少?”

    “五亿美刀。”

    “……”

    韦尔特曼面对安独秀的回答,直接愣在了那里。

    今天的“科学沙龙”喝点小酒,是由“沙啤”打造的高档啤酒“山湖”系列,比如说韦尔特曼现在喝的,就是“山湖”系列中的“紫金山”啤酒。

    有两种标签,一种就是“紫金山”;另外一种则是“沙啤·紫金山”。

    前者对外出口,后者是京津等地的高档啤酒市场新晋宠儿。

    “胶澳啤酒”其实也在开发高档啤酒系列,但因为靠山不一样,“胶澳啤酒”被最少四五拨“京爷”盯上,公关成了一个劳心劳力的事情。

    但“沙啤”就不一样了,京城本地的啤酒是典型的中低档霸主,各种烤串摊儿边上摆着的,都是本地啤酒。

    唯独有个地方是例外,那就是南郊区。

    本地啤酒被打得节节败退。

    所有工地,全都喝“沙啤·彭城”。

    同样都是水啤,“沙啤·彭城”味儿稍微重那么一点点,就这么一点点,摊到一千万升的啤酒销量上,那就秒杀。

    正常来说,外地啤酒想要击败本地啤酒,是很难的事情,除非直接在当地生产,否则就要额外增加大量成本。

    仅税这一项,国家对啤酒是采取高税赋政策,除征收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税和百分之三的营业税外,还有每吨啤酒两百二十块钱的定额消费税、百分之三十三的所得税。

    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老牌啤酒,并且都还混得不错。

    原因很简单,地方政府对高税收政策是肯定满心欢喜的,也愿意加大投资扩大本地啤酒企业的产能。

    所以要击败地方啤酒品牌,就得靠疯狂兼并、收购,除非你有魔法。

    巧了,张老板还真有魔法……

    他的内河航运、近海航运船队,几乎抹平了在物流上的额外成本,说忽略不计可能有点过分,但碾压京城本地啤酒之外的所有国产竞品,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严格来说,除了啤酒花的产业基地不齐全,整体上“沙啤”说是上下游全产业链打通,完全可以。

    在京城的竞争上,京城本地啤酒便宜那么块儿八毛钱,只会影响正常的散客,对消费大户,影响基本为零。

    原因就在于南郊区现在的大项目,怎么来的,谁投的,哪怕是个包工头,都清楚是怎么个事儿。

    所以,工地食堂供应的啤酒,就不会把本地啤酒纳入供货商,怎么公关都是没用的,工地食堂采购经理没那个胆子签字打包票。

    他也不想被“打生桩”。

    而南郊区一河之隔的南边冀北省工地,同样也是如此,并且冀北省为了省心省力,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完成了当地啤酒厂的改造,全套设备直接从郁州拆过来。

    同时重启“雪归”、“冰洋”、“美雪”、“国人”四个品牌,谈成这笔生意的人正是吕卫东。

    他当年在保州没保住“驴肉”,多少也是点遗憾,现在也谈不上弥补遗憾,而是有些正常的商业手段,可以想做就做,不用考虑那么多,也不需要特别麻烦的公关。

    这其中自然是有“沙食系”影响力的背书,倘若冀北省的省府大院,不用他们阻挠,甚至只是不积极,都会被公认为“弱智太监”。

    道理很简单,“沙啤”背后站着“财神爷”,那么选择拒绝合作的理由就两个:一,集体脑残;二,为了坚定自身“狗腿子太监”的身份。

    没有中间态,因为那是一千万升的市场。

    所以相较于冀北省的省府大院,保州市政府和安次市政府是很热情的,安次啤酒厂可以拿到“沙啤”的代加工订单,有个五千吨就够花差花差了,也差不多占了几分之一的产能。

    而这一千万升的市场,还只是工地的固定采购,衍生出来的一般消费市场,规模也是相当惊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