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 回家

    469 回家 (第3/3页)

多少年呢。要怪啊,还是要怪吴老三的亲娘老子,最不是物事,简直就是宗桑(畜生)……”

    难得骂人的老太太,此刻也忍不住开骂。

    想想也是的,早不寻亲晚不认亲,偏偏吴成林当了代镇长,然后吴一鸣也事业有成了,突然间像是天上掉下来的,直接冒了出来。

    要说是攒了良心,耄耋之年的老太太根本不信。

    望着外面的雪突然又飘大了一些,老太太忽然道:“打个电话问问看蔡庸,这老棺材不要又是自己骑脚踏车过来的。”

    “我带手机了,我有蔡存诚的电话。”

    刚要打电话,就见蔡大夏穿着羽绒服戴着厚厚的帽子走了进来。

    “成林,你家老三寻着了,张南刚才跟我打电话说了,正好让我过来带句话。”

    蔡大夏刚坐下,就有个系着围裙的中年妇女给他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碧螺春,然后他接着道,“你娘子也在。”

    “这么快啊?!”

    一旁有个老头儿都惊呆了。

    “张武跟农场派出所的打了声招呼,联防队在解放圩东面寻着的。”

    “我去六干河!”

    吴成林说着就要起身,而蔡大夏直接拉住了他,“张南说了,一会儿送回转,让你不要过去。”

    “我……”

    “信不过别人,还信不过我孙子?”

    蔡大夏一句话就让吴成林忍了下来,重新坐回了位子。

    不远处,老太太感慨道:“所以老话才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是有道理的。”

    而此时,张浩南其实还在车上,并没有亲眼看到吴一鸣还有他妈。

    不过,农场派出所的人,已经在这边的街市口看到了人。

    这里早先是个河市,往北就是农场河,往西就是六干河,早年间行船到此,船家多能寻些可以填饱肚子的地方。

    有个独眼做的羊汤很有名气,又因为还兼职杀牛,工钱通常用牛下水来抵,所以熬的牛杂汤也很扎实。

    手艺谈不上多好,就是用料扎实,早先做重体力劳动的人,就算是远到虞山,也时常有过来吃一碗的。

    料头足,对早些年来说,这就是最好的。

    “独眼”也就成了一个特定年龄段的人的特有记忆。

    五六十岁的人若是说去“独眼”那里吃汤,那大抵上,不是一碗大蒜叶子满满当当的羊汤,就是葱花不要钱的牛杂汤。

    吴一鸣小时候的美好记忆,或许记不起吴成林是如何一匹砖一匹砖做工换来奶粉,但是,吴成林把他放在肩头,坐着小船去“独眼”那里喝羊汤,却是如何都忘不了的滋味。

    他能躲藏的地方,也不会太多。

    张浩南大概能猜到他在哪儿,是因为重生前吴一鸣的确是在农场这里找到的,然后张浩南也吃了一碗羊肉汤。

    本该几年后发生的事情,提前上演了一下,唯一区别,大概就是更年轻的吴一鸣,心理承受能力更差一些。

    张浩南能猜到,他妈只会猜得更准。

    从五家埭到这里,三十公里左右,快要六十岁的女人从天晴蹬三轮蹬到下大雪。

    张浩南到的时候,吴一鸣像是个没头苍蝇一样,正双手插在衣袖中,嘴里叼着一根烟,在“独眼”的铺子外面跟个幽灵一样徘徊着。

    正要靠过去的张浩程,却被张浩南叫住了:“张程先不要过去。”

    此时的农场远没有二十年后那般便利,哪怕是主干道,也不过顶天双车道的石子路,西北走向的道路,更是能肉眼可见坑坑洼洼。

    裹着绿色围巾,慢悠悠蹬着三轮车的女人到了街市口,像是松了口气一样,缓缓地下了车,然后推着三轮车往前走,就这么隔着一条马路,看着低头转圈踱步的吴一鸣,拉下了遮住口鼻的围巾,带着笑喘着气说道:“阿三,过年了还在外头做啥啊?”

    那一刻,吴一鸣像是雕塑一样在飘落的雪花中一动不动,惊愕地看着马路对面那个气喘吁吁的老女人。

    “姆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