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 安丰败局(已改)

    第三百一十一 安丰败局(已改) (第1/3页)

    先败两场,主将又在三军阵前斗将输给了对方,紧接着又是连续五天的叫骂,说军心摇摇欲坠呢,夸张了一点,士气低下却是一点也不假,很多军士都出现了怯战情绪。

    这种状态下,就算真的是设伏,他们的战力也会大打折扣的。

    所以,战前的动员必不可少。

    在这个时代短时期凝聚军心的办法还是有不少的。

    譬如开仓放粮,非战时期一天一顿,忽然就变成了一天两顿甚至是一天三顿,这种办法效果比较一般。

    譬如激发将士们的求生欲望,告诉他们,敌人已经把我们团团围住,并且对方声称要斩尽杀绝,不留活口,想活下去,只能拼死一击了,围三缺一正是这个道理。

    再譬如画大饼,告诉弟兄们,我们的援军到了,准备合击呢,又或者对面有我的暗子,已经提前知道了他们的行动计划。

    而关羽是选择双管齐下的,他让魏延把百夫长以上的将官全部叫到了校场后,开始训话。

    “弟兄们,我知道这些日子来,营中士气低迷,皆以为我军必败无疑,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在众人面面相觑、狐疑不解的时候,关羽将手中帛布高高扬起,露出习惯性的蔑视笑容,“我收到军报,明后两日,吕军便会夜袭我军大寨,诸位可随我埋伏于寨内,只待吕军入寨,便可为战死的袍泽报仇,为你们自己建功!”

    众人一怔,有内应?

    真的假的,若是真的,那这一仗可就有的打啊,提前部署,以逸待劳,胜之不难。

    问题是,这有内应,第一次怎么还被打了伏击呢?

    看着关羽冷傲的脸上浮现的兴奋,也没人敢问啊。

    见是无人附和,魏延发挥出他捧哏的职责,扬起右臂大喝道:“建功!报仇!建功!报仇!”

    人都是有盲从心里的,尤其是魏延这种跟他们有同乡情义的将领振臂一呼,便是威望比不得黄忠,到底也是一呼百应的存在。

    于是,开始有人跟着吆喝,最后百多人开始齐声呐喊。

    魏延还是好用啊,关羽心里少有的会对除了张飞外的人觉得是个人物。

    待得吆喝差不多时,他压了压手,中期十足的喊道:“让粮官拿出营中酒肉,给弟兄们饱餐一顿,建功立业!”

    “必胜!必胜!必胜!”

    “侯爷还是太谨慎了一些呀,依着我看,这红脸贼眼看就要败走了,收拾完他便去庐江把江东小儿给斩了。

    广陵城下文远可威风了,咱哥俩也该抖一抖!”

    收到了林墨的回信,并没有像他们以为的那样给出化腐朽为神奇的破敌之策,反倒是让他们大跌眼镜的先撤回广陵去。

    起初他们还以为是不是送错信了,可细细一想又觉得无可厚非。

    隔着一千多里的,战局变化无常,人林墨就是三头六臂也不能遥控指挥啊。

    更何况还是处于这种腹背受敌的境况。

    “休要胡言,侯爷只是建议我们撤走,却也没说一定要立刻撤走,况且信上也说了,可由子敬先生相机而动,此事还是听子敬先生的。”文丑是越发的有大将之风了。

    除了时刻的冷静,最重要的是聪明啊。

    他好像永远都会记得自己是降将的身份,在吕营这种明面大家同声和气、可底下又是暗流涌动的圈子里,尽量都别得罪。

    尤其是作为起家班底的徐州士族。

    鲁肃轻笑颔首,反问道:“将军言重了,安丰战局将军才是主将,在下到底是监军,不知将军是何意?”

    文丑一怔,大概没想到鲁肃性格这么随和吧。

    这要是早年的北国,站在鲁肃位置上的谋士早就开始大放厥词了呀。

    他看了一眼颜良,又看了看地图,带着试探的语调说道:“我觉着,眼下刘军兵无斗志,便是强攻伤亡也不会太大。

    只要赶跑了关羽,休整过后,未必不能退江东孙策的。

    侯爷海量,不计我等失城之罪,可我等既然提领安丰就有责任守土退敌。”

    “兄长说的对!想当初的晋阳城里曹操弃而不顾,在没有援军、粮草不多、深处绝境的情况下,伯宁尚且死战,更何况我们兵精粮足,缘何要退呀?”

    颜良笑着说道:“这要是都退了,回去见了伯宁,还不被他笑话我等?”

    话糙理不糙。

    鲁肃笑而不语。

    他明白林墨的用心,这封信嘛,只是告诉他,情况不利的话,可以放心大胆的撤走,绝对不会追究败军之罪。

    但同时,他又没要求立刻撤走,而是让自己相机而动,因为他太明白,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为人主者,最忌在缺乏对等讯息情况下,贸然做出对策,一着不慎,会祸及三军的。

    到底是允文。

    如果现在的情况跟当初如出一辙,以鲁肃沉稳的性格,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撤走。

    反正,以吕林目前的实力,丢几个郡还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冲击,待得重整军力,随时都可以反攻的。

    但,现在的情况跟最初写信的时候可大为不同了。

    安丰战局的全面劣势已经有所扭转,甚至出现了反败为胜的曙光。

    文人相轻的内核,其实还是因为书籍未能普及,畅游书海的文人们也伴生了傲骨,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而鲁子敬这样的老实人,并没有在四书五经、战策兵书里迷失自我、拔高自己的身份,这也是林墨对他推心置腹的原因。

    可这不代表他是个唯命是从的人,毫无原则,他可以不争,也可以不像老阴货、郭奉孝那般耀眼,甚至不会为了家族荣耀而致三军于险境的放手一搏,但他总还是愿意证明给自己的伯乐看,自己不会让人失望。

    更何况,最初他担心来人是诸葛亮,大局上处于劣势的己方,如果不能从谋略上逆转,到最后确实会无法收场,可两番大战下来足以证明,关羽的身旁根本没有像样的谋士。

    如今关羽败局已现,收拾了他,再去退江东之兵,这条路理论上确实是走得通的。

    “在下,赞同将军的选择。”

    议政厅内最有分量的三个人想法都一致,文丑却没有直接发豪言,而是看向久不开口、面露沉思的郝昭道:“伯道有什么想法吗?”

    作为刚刚入营只参加了平定乌桓之战的郝昭资历上来说是没有开口提建议的资格,迎上文丑的发问,心里有些诧异,赶忙摇头道:“末将无异议,只是.”

    “但说无妨。”

    “孙策不是有三万大军嘛,三日就破了皖县,照理说早就该拿下庐江全境进攻九江堵死我们的退路了,为何他会迁延这么久?”

    这思维有些跳跃啊。

    但,这个问题文丑也很想弄明白,不由的看向鲁肃。

    大概,只有颜良比较随意一些,反正,打哪不是打。

    “如我猜测不错的话,孙策与刘备的协议里应该是由刘备军牵制安丰城,让孙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庐江和九江,以此堵死我军退路后,到时我们便成了困兽。”

    这一节,大家似乎都能想到,鲁肃便继续道:“这样的安排有利有弊,利者取庐江、九江可势如破竹,到最后兵临安丰城下,我军必成孤军,孤军者,兵无斗志,弹指可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