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撒网捕捞
第二百六十四章 撒网捕捞 (第2/3页)
,察觉到了危险,才匆忙带着她离开。
王、孔、彭必定是知晓了什么秘密,才会遭到封口灭门,且这件事定与倭寇与金子有着莫大的联系。
找到彭三,或许便可解开所有疑团。
如今为了防止倭寇伪装成平民流窜,各州地间都设有严密关卡,若无路引文牒,轻则驱逐,重则抓捕。
彭三连行李都没带便出逃,路引凭证八成是没有,他大可能还在泰州。
彭三知道自己怀揣秘密,便绝不可能去投奔亲戚,可带着老母亲他又能去哪儿?又该如何躲避灭口追杀?
宋澈也许可以满足他。
第二天,宋澈便以泰州军名义,发布了一则告示:
将在军营中额外划分一片区域,唤作“流民营”,专门安置泰州无家可归的流民,提供帐篷与食物,不需要路引文牒,只需提供姓名与住址即可;
有吃的,有喝的,有穿的,有住的,还能得到军队的保护,彭三你来不来?即便你不来,你也该带着老母亲来吧?
果不其然,告示发出头一天,便有无数流民,拖家带口前来入住。
宋澈嘱咐登记的士卒,特地留意,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单身汉子,身高七尺,皮肤黝黑,带着个六旬老母,至于姓名与地址,彭三很有可能谎报。
淮南的安抚政策逐渐实施,来流民营的流民多数是暂住,由军队负责管理,州衙安排转送。
比方说某个乡镇已彻底解决倭患,便由州衙派人将此地流民护送回去,
流民营开设三日,收纳了近一千人,按照军队的规格为他们搭起帐篷,睡的是通铺,吃的是大锅饭,要说福利多好,那肯定好不到哪儿去,毕竟泰州本身便不富裕,但至少不用风餐露宿,忍饥挨饿。
“军师,今日来了一对母子,与您所要找的人条件相符,可男人叫谢三,住在南边的庆元镇。”
士卒入帐来告。
撒网捕捞上货了。
“将他请来吧。”
宋澈特意强调:“记住,是‘请’,不是抓,莫要太招摇。”
士卒应是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