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次辅立身之本

    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次辅立身之本 (第1/3页)

    张居正曾经告诉朱翊钧,贱儒们对付皇帝最大的手段,除了落水,就是让皇帝在不断失望中变成绝望,一如道爷励精图治的前二十年和深居九重的后二十五年,而朱翊钧不让自己绝望的办法是,对贱儒们不抱有任何的期望。

    少走弯路,直接快进到绝望,这样一来,就不会失望了。

    王崇古是十分清楚皇帝这种心态的,他很明白,皇帝陛下根本不在意日后读书人对他的谩骂,功过唯有青史可以论断,留给时间去评价,正是基于如此,王崇古这么多年一直是谨小慎微。

    只能说大明残酷的现状,催生出了陛下这么一个无情的政治生物。

    用强兵去威胁自己的子民,这是一个皇帝该干的事儿吗?但大明皇帝就是这么干了,而且数年如一日。

    王崇古真的怕武器的批判,怕皇帝的快刀。

    “王次辅所言,朕知道,但朕和先生在这件事上的看法是一样的,不可吹求过急,等驰道修好再说。”朱翊钧知道王崇古嫌弃自己太过于保守,但还是告诉了王崇古他的决定,一如之前的钞法,户部无论如何央求,朱翊钧都不肯推行。

    在欺负贱儒这件事上,朱翊钧表现出了激进性,而在涉及民生之事上,朱翊钧则表现出了保守性;矛盾无处不在,朱翊钧也是个激进与保守,矛盾统一体。

    “陛下,陕西总督石茂华要回京了。”礼部尚书万士和面带不忍的说道:“陛下,解刳院的大医官说,石总督的身体抱恙,已是风烛残年。”

    一如风中摇曳的灯烛一样扑朔迷离,随时都有可能熄灭,礼部已经开始为石茂华准备谥号了。

    石茂华抗过倭,打过北虏,安定陕甘宁三边之地。

    嘉靖元年,石茂华在山西泽州出生,嘉靖六年入学,私塾先生就说这孩子日后必成大器,因为石茂华读书,是过目不忘,作文章诗词挥笔能成,而且是诗书礼乐之家,其祖父是大明进士,父亲是大明举人。

    石茂华十岁随祖父至绍兴,少年成名,在十五岁的时候,在绍兴豪取诗魁之称。

    嘉靖二十二年,石茂华在山东考中了举人,次年甲辰年考中了进士,累进扬州知府。

    当时严嵩的铁杆、工部侍郎赵文华巡抚东南备倭之事,大司马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刚刚打了大胜仗,人心振奋,而赵文华以‘养寇失机’弹劾张经、李天宠,最终导致了二人枉死。

    赵文华索贿扬州知府石茂华,石茂华绝不肯,赵文华就调遣扬州兵出府作战,其实就是让石茂华去送死,石茂华不肯,反驳说:守臣职在城郭,法不出境,万一事殷,惟公马首是瞻,何所逃死?

    石茂华不仅不给赵文华输贿,还直接一本奏疏入朝,开始弹劾严嵩、严世藩、赵文华荼毒东南,‘将吏争馈遗其惟恐落于人后,如此荼毒何以抗倭定国’,最终赵文华被胆大包天、以下犯上的石茂华给弹劾走了,胡宗宪接替了赵文华的职位,抗倭才进入了正轨。

    石茂华之所以能斗败赵文华,靠的也不是什么骨鲠正气,而是战功。

    当时倭寇犯扬州,石茂华领扬州内外军兵,斩倭首四百级,俘倭酋三人,倭寇十七人,押解入京,当石茂华的战功和这些案犯入京之后,石茂华被加秩一阶。

    石茂华这头打胜仗,那头赵文华在打败仗,但赵文华以败报胜,战报上节节胜利歼敌一亿,似乎战场上战无不胜,可是战线上一直后退,终于纸包不住火,赵文华被严嵩以‘骄横贪蠹’为由,被朝廷罢黜。

    石茂华升这一阶看似不多,但背后是赵文华被调走,胡宗宪上位,这也是严嵩认错,因为严嵩很快就差人弹劾了赵文华,查清了赵文华贪墨十数万银,并且将赵文华抄家,赵文华子孙后代皆被充军陕甘宁。

    赵文华主要问题是打败仗。

    石茂华抗过倭,打过北虏,大明皇帝第一次听说石茂华是他剿捣失剌、参多、巴舍、哈咯卜等番族,这些都是盘踞在河套的北虏部族。

    自万历元年起,石茂华以兵部左侍郎总督陕甘宁三边,一直做了十一年的时间,是大明朝廷在西北的国柱之一。

    如果不是朝廷担心地方为了考成过关,权力共享,制定了最多九年的任期,石茂华也不会回京了。

    朱翊钧见过石茂华一面。

    万历四年,石茂华回京述职,在皇极门面圣,石茂华对皇帝说:不复套,三边一旦遭遇连年大旱,恐怕大明有倾覆之祸,因为陕西少粮多兵,连年大旱,必然是民乱四起;大旱兵祸,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石茂华、谭纶,都是主张复套之人,而两个人的命运也都是相同的,卒于任上。

    “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吗?”朱翊钧面色复杂的说道。

    张居正深吸了口气说道:“陛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情深不寿,陛下看似无情,其实至情至义,对于国朝有巨大贡献的人,皇帝陛下总是格外的在意。

    “朕知道了。”朱翊钧吐了口浊气点头说道,他很年轻,这样的事儿还会经历很多次,石茂华在仇鸾手下,就已经开始带兵作战,戎马一生的伤病,是夺走他生机的催命符。

    “新的陕西总督人选,各部举荐来看。”朱翊钧要确陕西总督的人选,事关重大,涉及到了重开西域之事,石茂华没有等到朝廷重开西域,他做梦都想将胡杨树种到西域去,奈何这個志向只能由后人去实现了。

    张居正举荐了潘季驯,绥远总督兼掌甘肃、陕西三边总督,绥远现在还没有完全王化,石茂华离开陕西,也是潘季驯代为掌管。

    而王崇古则举荐了王家屏,王家屏是晋党的嫡系,现在有了陕西方面的空缺,本来这个位置,如果范应期不出事,就该是范应期的,晋党在西北依旧拥有莫大的影响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而万士和则举荐了忠君体国侯于赵,侯于赵在辽东做巡抚,调任总督也是极为合适的,给李成梁换个文官搭伙,换成周良寅就可以。

    周良寅这厮自从跟着侯于赵屯田垦荒后,路越走越窄,过往的同党同僚,都对周良寅改旗易帜有些不满,周良寅过去是个贱儒,现在是个循吏,去辽东也够资格。

    万士和举荐侯于赵的原因也简单,侯于赵这个人是帝党。

    只有浙党党魁汪道昆举荐了一个沈一贯陪跑,沈一贯刚刚履任顺天府丞,手里的活儿一大堆,此时其实不方便调动。

    廷臣们围绕着陕西总督的位置展开了争夺,吵吵闹闹的文华殿,连纠仪官都已经习惯了,吵到最后,张居正和王崇古争的脸红耳赤,万士和一副油盐不进,谁都不行只有侯于赵可以,汪道昆则是一言不发,在捉摸着飞云号螺旋桨的事儿。

    朝堂党争跟工部没关系,工部把活儿干好就行。

    “你真给你们晋党脸上贴金,石总督是晋党吗?他十岁就离开了山西,在绍兴成名,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