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捣巢灭倭长策疏

    第二百三十六章 捣巢灭倭长策疏 (第2/3页)

  就像是沐王府的爵位其实是黔国公,但是大家都习惯叫沐王府一样,无名有实,一应礼仪,皆以亲王待遇。

    “大司马不在这十多日,兵部诸事一切正常,尤其是筹措军粮、军备,供大明所需,而户部准备在八月前,征调七万失地佃户为力役,随军前往大宁卫,运送粮草、军备、开挖沟渠、架桥等工兵营造之事。”张居正和谭纶交代了下他不在这十多天,朝廷的动作。

    这是早就定好的国策,柔西北,伐东北,仍然要把土蛮汗彻底赶出辽东,防止土蛮汗和建奴成为军事同盟的可能。

    大明这台战争机器再次开始转动,筹备军粮、军械已经进行了四个月的时间,要一直筹备到秋高气爽的九月,九月大明京营将会再次前往大宁卫,依旧是过去无赖的打法,等下雪。

    战争不会是突然开始的,一定是有预兆的。

    大明仍然要对土蛮汗进攻,首先拒绝了土蛮汗再次进行互市的请求,上一次的羊毛互市大获成功,土蛮汗想再接再厉,和大明继续互市,结果被拒绝,这是经济上的封锁,也是对目标不再表达善意。

    大明让三娘子进京,不仅仅要安抚俺答汗没有获得金印的不满,也是和三娘子沟通,安定西北。

    对目标不再善意、外交协调防止两线作战,这是政治层面。

    而在军事层面,筹备军粮、军械,征调力役运送粮草之大宁卫、京营的斥候、墩台远侯奔赴前线,探察敌情,下令让密云、永平、山海关小心防守、京营和三镇开始协调、李成梁筹措准备前往彰武。

    在社会层面,大明的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开始出京宣谕,例如近期不得前往大宁卫、修缮城墙、阅视军备,防止大明军可能出现的前线兵败大溃败后带来的京畿震动,这是公开的行动,不公开的行动则有清点成丁、筹措准备募集客兵、粮草转运、查捕间谍等等。

    大明要动武这种事,根本瞒不住,所以,所以大宁总兵王如龙,已经完全进入了战时状态,防止土蛮汗狗急跳墙,这也是李成梁前往彰武的原因。

    这一切准备工作,都是张居正主持下进行的,在有张居正在朝的时候,朱翊钧这个皇帝说要有光,那么廷议批准后就有了光,他这个皇帝说要攻伐全宁卫,把土蛮汗彻底赶出辽东,经过廷议批准后,大明这台战争机器就开始了转动。

    朱翊钧又想起了当初李成梁要出抚顺关荡平古勒寨,生擒逆酋王杲之战,那是大明时隔多年的出塞的战争,而张居正给李成梁准备了戚继光的京营、陈大成等三镇军两个预备役,云集山海关,作为后援掠阵,防止生变。

    张居正主持军务之事,总是这样准备极其充足,也令人安心。

    李成梁在张居正死前,一直是大明的忠骨良臣,但之后,李成梁就开始尾大不掉,弛防徇敌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了,这固然是李成梁这个家伙不为人臣,也跟朝中风力转向有很大的关系。

    张居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布置,朱翊钧一句话没说,不停的奋笔疾书做着笔记,若是有不懂的就标记出来,等到廷议之后的讲筵再细细询问,朱翊钧这是在抄作业,学习如何处理国事。

    “至于东征倭国之事。”张居正眉头紧皱的说道:“陛下,容臣缓思定策。”

    “先生不赞同进攻倭国吗?”朱翊钧奇怪的问道,上次,户科都给事中光懋专门上奏说反对一条鞭法,举出了一个理由是大明贫银,银路也不在大明的掌控之中,依仗大明不丰饶之物进行新政,必然会出现纰漏。

    而后光懋在问答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个攻打倭国的结论,当时张居正基于大明必须自己掌控银路的立场,赞同了光懋的说法。

    张居正摇头说道:“陛下,攻打倭国,恐怕要数十年之久,短期内很难成行。”

    大明的风力舆论有一种可怕的精算风气,同样还有一种功利的风气,短期内不能见到成效,就会被广泛反对,进而政令偃旗息鼓不再被人提及,基于这种功利风气之下,一些长策,很难推行。

    说什么千秋大业,千秋之后,你我他都不在了,谈什么日后。

    但是攻伐倭国这事,真的急不得,急功近利的下场,就是不能成行。

    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定下了十五个不征之国的祖宗成法,大明不攻占倭国,一劳永逸的解决倭患问题,似乎是受限于祖宗成法,但是这个祖宗成法,早在永乐初年,就被破坏了。

    英国公张辅荡平安南,建立交趾十三司,将交趾郡县化,安南国也是十五不征之国,明成祖文皇帝不还是打了吗?

    其实早在嘉靖年间,倭患四起时候,就有朝臣提出了各种的方法,想要进攻倭国的本土,一劳永逸。

    倭寇的核心力量是倭寇,虽然羽翼是大明的亡命之徒,雇佣他们的人是江南地面的势要豪右。

    广东海道副使汪柏、都指挥使黄庆曾经上奏过,雇佣佛郎机人,攻灭倭国,嘉靖三十九年,嘉靖皇帝准了他们俩的奏疏,结果没有了下文,佛郎机人为什么要给大明拼命?浑水摸鱼捞好处,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这两个家伙收受贿赂,割让领土,最后被腾出手的殷正茂给驱逐了,两个人贪腐事被殷正茂弹劾,最后以失土罪名论斩。

    在万历十九年,是风云激荡的一年,自诩天下人丰臣秀吉写信给朝鲜国王李昖,要求朝鲜国王脱离大明的藩属,向倭国朝贡,以倭国马首是瞻,而朝鲜国王拒绝,引发了第一次倭国侵略朝鲜。

    同样在这一年,大明开始搜集关于倭国的诸多情报,比如万历十九年四月,福建海商陈申奏闻:倭奴造船挑兵,倾国入寇,七月,浙江巡抚常居敬和福建巡抚赵参鲁再奏东南倭患,而大明开始快速备倭。

    万历皇帝那时候已经开始摆烂,但是备倭这件事,万历皇帝还是多次亲自下旨,严旨督促,并且令臣工万民上奏言备倭之策,两广总督刘继文就上奏说:仍将倭奴入犯情节晓喻粤夷倭贼,令其擒斩关白入献,重加赏赉,尤消患安邦之一策也。

    关白意思是奏闻,就是倭国的宰相,这个词来自于《汉书霍光传》,说的是当时天下大事都先告诉霍光,再告诉皇帝,等同于大明首辅、当国。

    而天下人,则是天之下第一人,织田信长是第一任,丰臣秀吉是第二任。

    两广总督刘继文的意思是:谁能杀了丰臣秀吉进献朝廷,就重重有赏,万历皇帝准许了这个奏议,而后各地都开始奏闻杀死了丰臣秀吉,弄的朝廷焦头烂额,连陕西都奏闻有神人梦斩丰臣秀吉。

    仇俊卿死之岁,闻平秀吉将入寇,犹愤发,贻书浙抚,请如汉横海楼船故事,张中国威,观者状之,这个仇俊卿是个缙绅,听闻倭患,留下遗书给浙江巡抚,说一定要造能横渡大洋的楼船,彰显国威。

    当时还有谕结暹罗、琉球等国合兵抄击倭国,共同伐倭东征的闹剧。

    这处闹剧之中,还有个妄男子程鹏,先骗浙江巡抚、再骗兵部尚书,最后骗了万历皇帝,这个程鹏忽悠兵部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