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忠心的赵允让
604:忠心的赵允让 (第2/3页)
允让微微垂眸,喃喃的道:“大宋的土地是不够耕种,一直以来都无人提出解决之道,用长刀去夺取……”他忘记了找林小北对练,急匆匆的去了宫里,并且第一时间面见了赵祯。
赵祯在看书。这些书大多是宫中的秘藏,里面有些秘辛和帝王之道,这就是帝王传承的一种教育方式。
听到内侍的禀报后,赵祯放下书,眉间多了威严:“允让今日怎的进宫了?可是有什么事?”赵允让行礼,然后说道:“爹爹,先帝时大宋的土地还够用,农户们都有田地可种,可如今人口日繁,这天下的田地却依旧不变,那些农户破产的越来越多了……长此以往,孩儿以为不是好事。”
“是不是好事!”赵祯淡淡的道:“农户要有田地种,大宋不抑制兼并,那些失地的农户许多都进了城,大多做工,倒也合适。”这是变相的驱赶农民进城。
赵允让有些不解的道:“陛下,田地不够,粮食就会不够吃……到时候上面就会加税多征收粮食……那些农户的日子就会越发的艰难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农户过不下去就会借贷,高利贷滚动,最终大多破产,然后田地会被豪绅夺了去……不少豪绅从不交税,于是每年征收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少……就这么延续下去,爹爹,大宋的天下能煎熬几年?”历史上到了徽宗时,大宋的商业高度发达,但因为赋税的缘故,农业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各地烽烟四起,造反的规模越来越大……任何帝国的崩塌必定是先从内部开始的,大宋也不例外,内部的问题越来越多,徽宗却怡然自得。
最终!这位作死天王被崛起的金人掠去北方当了奴隶。赵祯有些皱眉道:“杞人忧天!”不要以为他们很蠢,在这个时代,依照惯性活下去才是王道,从汉唐到现在,帝王们偶有雄心,但大多都是得过且过。
眼界的狭小导致他们觉得这些问题无法解决,只能得过且过。但赵允让和秦为相处多年,日夜熏陶之下,就觉得这种思维当真要不得。
“陛下,大宋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养不活那么多人怎么办?”赵祯重新拿起书,淡淡的道:“秦为不是弄了那个复合肥吗?连太后也在关注,有了这些,应当能养活不少人了。”赵祯看似漫不经心,可粮食的安全问题始终是他的心头大患。
“那也管不了多少年!”除非是出现重大灾难,比如说疫病流行,否则人口只会越来越多。
而粮食的增产却有限,最终还是会回到那个死循环上面来。赵祯再次放下书,他觉得赵允让有些急切了。
但这事儿好事儿。宗室里大多是些只顾自己死活的二世祖,像赵允让这样关心朝廷安慰的宗室子的少见,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够不够多。
想到这儿,赵祯微笑道:“那你说怎么办?”在他看来,赵允让虽然忠心有加,但他性子急切,少了长远谋划,目光短浅。
“去外面要。”
“去外面要?”赵祯皱眉道:“去哪里要?怎么要?”
“陛下,臣以前也经常读史,见到那些蛮夷日子艰难,就想着他们该怎么办。”这是读史读进去了,甚至是代入进去了。
“微臣发现他们的选择几乎都是掠夺……”呃……赵祯脸上的表情消凝固了。
大宋以仁孝治天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与权贵共治天下。所以他们生来的想法就是安抚,而不是掠夺。
从未有人去统计过这些事儿,从未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所以赵允让一提出来,赵祯就愣住了。
殿外,刘娥站在侧面看着里面的两个表兄弟争论,她摆摆手示意门外的内侍被通报。
“他们活不下去了,首先想着的就是去外面寻找食物,而不是在内部厮杀。把自己人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田地正好够种,于是慢慢恢复元气,人口又慢慢的恢复……”赵允让双拳紧握,目光炯炯的道:“可再过数十年,这些问题将会再一次出现……陛下,前汉时的黄巾之乱来源于何处?微臣以为就是因为人口日增,可土地却就那么多,最终无地可种的百姓只能揭竿而起,用刀枪为自己寻条活路……”这是那个汴梁人口中口口相传的纨绔?
刘娥愕然。以前有人说赵允让不学无术乃是藏拙,他担心自己被皇帝忌惮。
刘娥以为这是玩笑之谈,现在看来确实真的……然后她就看向了儿子赵祯。
这话在影射当今大宋的情况。赵祯会不会生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