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章 为了大兄,为了荆州,也为了云旗

    第三三二章 为了大兄,为了荆州,也为了云旗 (第2/3页)

与荆州有过太多接触,别人不识得凌统,可同为东吴出身的陆逊,如何不认识他呢?

    就是不经意的向屋中瞥了一眼,陆逊就认出凌统来了。

    “要揭穿他么?”陆逊追问了一句。

    “不!”关麟最后深深凝望了眼凌统,看着他无比认真的拿“刀”在火上“炙烤”的模样,关麟感慨道:“这是个‘国士无双’的君子,我信他…”

    说着话,关麟继续向前走。

    一边走,一边不忘吩咐士武。

    “那卓统,替我查清楚…他怎么会出现在荆州?”

    …

    …

    沔水山庄。

    流水线的生产,兼之所有工人不遗余力的奉献,效率是惊人的,成果是斐然的。

    相当于,沔水山庄,原本六个时辰的做工,提高到八个时辰,原本的两班作业,变成了三班作业。

    原本的各自为战也变成了以“五十人”的小组,或者再准确点说,是以“线”为单位的通力合作!

    效率何止提高了一倍。

    原本按照刘晔的估算,需要整整一个月才能将一万八千枚蹶张弩的库存抬高到四万枚这个数字。

    可…现在,只用了十天,就已经突破了三万枚!

    时间绰绰有余。

    说起来,刘晔还是低估这“流水线”的能量了,他估算的时间是按照最初时期流水线的速度来计算的。

    但事实上…流水线最可怕、最有效率的地方是“熟练度”的上升。

    不夸张的说,一个普通的工人想要完全掌握“蹶张弩”一百七十个步骤,熟能生巧的难度极大…

    这不止需要一双巧手,更需要强大记忆里的加持。

    可流水线就不同了,每个工人只需要记住两到三个步骤,反复的就是这两到三个步骤,到最后就…几乎闭着眼睛都能够完成。

    作业的效率何止翻倍?

    故而…产量也几乎翻倍。

    此刻,黄承彦与刘晔一边从一条条“流水线”走过,黄承彦不由得感慨道:“神乎其技,云旗那臭小子这组团作业的方式简直神乎其技啊!”

    “是我保守了…”刘晔显得有些自责,“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其实根本不用三班倒,两班就足够按时补齐这四万枚蹶张弩了…我还是太低估这流水线的能量,太低估云旗公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哈哈…”听到这儿,黄承彦一捋胡须,不由得感慨,“那个臭小子总是能带给人惊喜啊!”

    刘晔也忍不住感慨道:“其实,这还多亏了公安城那边傅士仁将军的鼎力相助,鬼知道,他从哪里认识了这么多的北方商贾,我们这边缺什么,就送来什么…今日缺,明日就能从水路送来,简直不可思议,便是为此,整个作业的过程从未停顿过分毫…”

    傅士仁…

    这个名字的出现,让黄承彦心头微微悸动了一下,作为荆州的大族,混迹于这边几十年的名士,他有特殊的渠道…也能获得一些潜藏在表面下的秘闻。

    比如…这傅士仁,私下里倒卖军火,似乎…不是个好东西啊!

    可…

    哪怕如此,关麟这臭小子也能让他服服帖帖的把材料送来么!

    这小子能用好人,更擅用坏人哪!

    “呵呵…”想到这里,黄承彦不由得感慨万千。

    刘晔见黄承彦表情不对,连忙问道:“黄老这是怎么了?”

    “我是有些感想。”黄承彦一捋胡须,取过一架制好的蹶张弩,一边仔细的端详,一变沉吟道:“或许这就是孟子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吧!”

    这话…让刘晔有些感触。

    在他看来,哪怕曾经在曹魏,也很少打过,这么富足的仗了!

    就在这时,一名丐帮的六袋弟子匆匆的赶来,看到黄承彦与刘晔连忙道。

    “黄老…刘先生,云旗公子吩咐,让将做好的蹶张弩,秘密送往这里…”

    说着话,这丐帮弟子从破烂的衣衫中取出一封地图来。

    而随着地图的展开,那里是一处在公安城附近的崇山峻岭。

    在山岭中…特地标记着一处密洞!

    黄承彦下意识的问:“人都来了…”

    这丐帮弟子压低声音回答:“一多半了!”

    随着这一问一答。

    仿佛…黄承彦已经看到了,要不了多久,这崇山峻岭中…即将迸发出一支“天降神兵”,而他们即将描绘出的,是当年…关麟说服黄承彦建立这如今“沔水山庄”时所描绘的画面。

    那秦弩一出,万箭齐发,人神俱灭的画面!

    …

    …

    惊讶!

    从卓荣开始为关羽刮骨疗毒起。

    她整个人就处于一个巨大的惊讶中。

    因为她惊愕的发现,关羽毒箭那道疮口处的毒素已经消失了许多…虽还有残留在胳膊上的,但那只是薄薄的一层,虽还会引起疼痛,但绝不至于让人晕厥。

    而更让卓荣惊讶的是,她听闻毒箭上染有“金汁”,这是造成“四六风”,乃至于“感染”的罪魁祸首。

    可莫名的,卓荣发现…关羽的伤口处哪里还有毒疮?哪里还有脓疱?

    这分明是…解决掉了,四六风与感染的大难题。

    最、最、最、最夸张的是关羽的伤口处并没有被高温下的烙铁“烙过”的痕迹,除了一股让人有些恶心的大蒜的味道外…并无任何其他药物涂抹的痕迹!

    这些都让卓荣太惊讶了!

    当然,因为关羽左臂骨骼处还有毒的残留,虽不致命,但若是阴天下雨,胳膊处难免会使不上力气,会隐隐作痛…

    刮骨疗毒依旧不可避免。

    可晕厥,甚至是提着最后一口气的话,完全不至于啊!

    也就是说,可这已经从一个性命攸关的“刮骨疗毒”,变成了一个刮去残余毒素的“小手术”。

    当然,卓荣不会知道,“陈芥菜卤”与“大蒜素”的神奇,更不会知道,关羽身体的强悍,哪怕只是添的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