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一个头两个大

    第149章一个头两个大 (第2/3页)

弟更是整天愁眉苦脸,他们的父亲变成傻子,王府的继承队伍里直接就剔除了他们,他们失去了继承的权力。

    这次出征,大房本来想争取让孙辈的李定安带兵随着队伍出征,但谦王没有同意,大房刚出了事,还是给他们时间缓缓。

    谦王坐在案桌前,从一堆公文中抽出一份邸报,丢在了桌上,“北方马上要秋收了,不管是占领京畿地区的北狄还是占据青州和兖州的叛军,都有些蠢蠢欲动,想南下掠夺更多的土地、物资和人口。

    建康如今是如临大敌,整军备战,只是如何备战,本王想不出京城武备营的战力如何能抵挡得住两方兵马的同时进攻?”

    前几个月新皇发了旨意让幽州、冀州、豫州,还有徐州四州兵马围歼覃浪所部叛军,但是,朝廷南迁,对北方等地的控制便有所降低,让北方几州对建康发出的政令有所怠慢,对青兖两州围而不攻。

    正因为几州兵马对朝廷的政令不执行,才使得叛军在青州和兖州缓了过来。

    这不,眼见秋收在即,他们又开始精神抖擞想重整旗鼓南下掠夺土地、物资和人口,以此来扩大他们的实力。

    两位先生听了,皱起了眉头。

    过了好一会儿,张先生表情凝重地说道:“咱先不说北狄兵马,就说朝廷对上叛军都够呛,再加上北狄的铁骑,微臣真想不出朝廷该如何抵抗?”

    如果各地兵马全力勤王,可能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但各地兵马如今大多各自为政,这让接下来的仗怎么打?

    谦王听到这里,面上难掩愁绪,他开口道:“叛军若是南下肆虐,那么徐州和扬州都将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秋后有可能又是一波难民潮,远水救不了近火,本王只能竭尽所能的多做些准备,准备迎接初冬的难民潮。”

    这话一出,在场几人基本都听出了谦王的意思,集结兵马远赴建康勤王是不可能,但他愿意多做准备迎接难民,安置难民。

    其实说起来,秋后的难民潮,等他们走到岭南差不多已经是冬天。

    但唯一的好处,在岭南冬天不冷,若官府出点力,便能让难民安全渡过这一冬。

    待来年,这些逃难过来的流民就是充实岭南的最好人口。

    在场几人听了他的话,心里松了口气,他们就怕谦王意气用事,拉着岭南仅有的兵马去勤王,到时,远行的疲兵对上北狄或叛军胜负难料啊。

    同时,他们心里也暗叹,王爷别看纨绔不理世事,其实也挺狡诈的。

    但一遇上王妃,就似乎是饿狼遇上刺猬,让他无处下口,对她更是束手无策。

    对岭南的内务曾严最了解,他说道:“这点王爷放心,自从我们来了岭南就禁止了粮草外运,夏收后收的赋税有不少,再加今年秋收收的粮食,足够我们应付到明年夏收了。”

    谦点听了心里有了底,幸好岭南是一年种两季,要是和北方一样一年一季,他真怕到时面对难民抓瞎。

    张先生对曾严的话不敢苟同,作为谋士他的眼光显然看得更长远。

    只听他说道:“严管家所说只是建立在正常情况下,岭南的粮草才难坚持到明年夏收。但是大家别忘了,如今征南大军才刚出发,若安南稍难对付一点,两军对峙钱粮消耗就是个无底洞,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中原再发生点意外,导致难民数量增加,都涌往岭南,那么我们的压力将倍增,到时粮草过冬物资都会紧缺。

    对于上面两点,我们必须提前有所准备,未雨绸缪,免得到时抓瞎,陷入两难境地。”

    谦王听了他的话,很是为难,“先生说的有理,北狄和叛军若要发难,那么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只是岭南已经是边境,再往南就是大海了,我们即使想从其他地方购置粮草也没有门路。”

    张先生叹了口气,“朝廷可用之兵太少,除非下诏勤王,可天下之乱牵连甚广,地方又有何地之兵愿意出兵相助?”

    远的不说,就说谦王,他还是新皇的祖辈,这位直系皇族都不愿意出兵勤王,更谈其他地方掌兵的封疆大吏了。

    谦王听得一个头两个大,朝廷的事不能想不能议,只要一涉及朝廷这些烂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