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公子今晚......(8k字求订阅)
第149章 公子今晚......(8k字求订阅) (第1/3页)
“束水攻沙?”
萧荀看着眼前的薛牧,好奇的问道:“何为束水攻沙?”
薛牧知道,“束水攻沙”治河之策的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者是明朝的潘季驯。
他便解释着:“一些河流,如果沙子众多,装上一斗河水,沙子能到六成,如果到秋天的时候,雨水泛滥,甚至还能到八成,用两成的水去运输八成的沙,如果水流不够快的话,那么沙子一定会沉底。”
萧荀听后,他便点点头:“确实如此,沧州的河大多以河沙的黄河为主。”
他随后看向薛牧:“那你所说的束水攻沙,是什么?”
薛牧回答:“就是人为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不过只能适用于流量较大的河流。”
萧清月这时好奇道:“如果收紧河道的话,然后再利用水的冲力冲击,那岂不是两岸的百姓有危险?”
“所以还得加固两岸的堤坝,与此同时,开凿分流,减少主河流的风险。”薛牧补充着。
他随后问着萧荀:“是哪一个地方闹水灾了。”
“沧州,你可知道?”萧荀问着。
薛牧摇摇头:“虽说我不知道沧州的具体位置,但是可以根据上游,以及南北的情况,因地制宜,如果北边有出现缺水的情况,那么可以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萧荀听到这个新词后,越发的惊讶。
薛牧听到他那震惊的语气,心想着这倒也不出奇。
毕竟,南水北调这个方案可是伟大的教员提出来的。
现在用在这儿,也算是大材小用了。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薛牧解释着。
听到这话,萧荀立即走进房间里。
萧清月看到自己的爹爹似乎眉头都舒展开来了,也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
她看着薛牧兴奋道:“薛公子,你真的是太厉害了,没想到伱还精通水患的方法。”
薛牧尴尬的笑了笑:“其实这些都是先人们的想法,我只是借用罢了。”
“薛公子,您太谦虚了,我想束水攻沙,南水北调这些法子,应该没有人能用过。”萧清月随后拉着他:“我们就不打扰爹爹了,你随我进房,继续教我吧。”
“好。”
薛牧也没想到,这一回生二回熟的。
萧清月竟然还主动拉着他的手了。
倒也不像老夫子的千金。
毕竟在他印象里,能够当上国子监的老先生,肯定都是迂腐难以变通的。
没想到,他女儿却是如此开放。
关上门,萧清月随即坐在他的面前,兴奋的说道:“公子,今日我们要学什么?”
“你想学什么?”薛牧反问道。
萧清月想了想,解释着:“要不,您再给我讲讲关于如何治理水患的事吧。”
“其实不同的地方,治水的方法不一样,你先和我说说沧州的地理位置,这样一来,我也能够多了解一些。”
“好,是这样的,这沧州地处位置较低,有一条主河流,名叫浈江,在这浈江附近,居住了不少的居民,他们大多也都捕鱼为生,可以说这浈江养活了不少人,但这江有利也有弊,时常会因为下雨频发,导致决堤,许多灾民一时间无家可归”
与此同时。
宫殿内,赵若璃正想着沧州的治水方法。
她看着大庆的地图,将沧州的位置画了一个圈。
随后观察着周围的地形。
不多时,她便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几个字。
【利用浈江的水,让河床降低,把沙子冲走,修护两岸的堤坝。】
一旁的婢女晴儿给她递上了一杯水,提醒道:“长公主殿下,您该喝水了。”
赵若璃点点头。
晴儿这时问道:“长公主殿下,您这是在想沧州的水患方法吗?”
赵若璃回答着:“是的,这沧州水患近两年来越来越频繁,必须得找一个根本方法,才能彻底整治这水患之灾。”
晴儿看着纸上写的字,好奇的问了起来:“长公主殿下,这水还能冲沙吗?”
“只要水流够急湍,那就可以。”赵若璃解释道。
晴儿感慨了一句:“长公主殿下果然聪慧过人,既然能够想出如此新颖的治水方法。”
赵若璃却说道:“只有这方法还不够,这仅仅治标不治本,和我那两个侄儿的办法差不多,陛下不会满意的。”
说着,她便把目光再一次看向地图。
看着看着,她忽然问了一句:“晴儿,我记得你的家乡是宁州是吧。”
“是的,长公主殿下。”
“经常闹旱灾?”
“自打晴儿记事开始,好像确实闹过几次旱灾。”
赵若璃眼睛微微一亮,随后和他说道:“你等会去一趟工部,让工部的人把宁州这几年的天灾记录,拿给本宫看一下。”
“是,长公主殿下。”
晴儿正准备离开。
这时,门口的婢女走了进来:“长公主殿下,国子监萧祭酒,萧大人请求觐见。”
赵若璃倒是好奇萧荀这个时间来所谓何事?
她便点点头:“让萧先生进来吧。”
很快,萧荀便走了进来。
早在刚刚,他写了一个折子后,便立刻进了皇宫。
来到长公主的寝殿内,他双手奉上,说道:“长公主殿下。”
此时的赵若璃有些惊讶。
她问道:“先生,您已经找到治理沧州水患的方法了?”
“正是。”萧荀应着。
赵若璃便看向晴儿,让她把折子拿上来。
能打开折子一看,身后的晴儿有些惊讶道:“长公主殿下,萧大人和您想的一样,也是用水冲沙。”
赵若璃点点头,看着折子上的内容。
【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尺寸之水皆有沙面,止见其高。
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沙刷则河深,寻丈之水皆有河底,止见其卑。
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河底。一定之理,必然之势,此合之所以愈于分也。】
【此为束水冲沙之法。】
看完后,赵若璃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
不过她看向萧荀,欣慰道:“先生,这方法倒是奇特,我刚刚也在想这个。”
萧荀乐呵着:“看来长公主殿下才思敏捷,一下子就想到了如何治水了。”
“但是,这种束水冲沙法,可以说治标不治本,倘若哪一天,河床的沙堆的越来越多,那岂不是两岸的堤坝修得越来越高了?”赵若璃反问着。
萧荀这时拿出了第二个折子:“长公主殿下,这是另一个治水方法。”
晴儿随即下去把折子拿上来。
赵若璃看着折子上的内容,当她看到南水北调这四个字时,眉头稍稍挑了挑。
因为在此之前,她便注意到沧州的北边,就是此前闹旱灾的宁州。
如果把沧州的水,调到宁州去。
一来可以分开一些沧州的主河流。
二来宁州也就减少了旱灾的可能性。
可以说一石二鸟了。
赵若璃看着这折子上的内容,感慨着:“没想到萧先生能够想出如此新颖的想法。”
萧荀这时却说道:“其实这方法并不是老臣想的。”
“噢?”赵若璃有些好奇:“难不成是清月?”
“也不是。”萧荀尴尬的笑了笑:“其实是清月的教书先生。”
赵若璃听后有些惊讶,她接着问道:“就是那日,我在房门口看到的那位公子是吗?”
“正是。”萧荀回答:“今日他来府上,准备教月儿,而清月见我正想着这治理沧州水患之事,于是便去讨教,而这两个方法也都是清月的教书先生提出的。”
他也有些尴尬的惭愧道:“没想到,我这教书几十载,连一个年轻人都不如。”
赵若璃连忙安慰着:“先生不必自责,这不正是恰恰说明了我们大庆人才济济,一辈接着一辈吗?”
萧荀听后,也乐呵的点点头:“确实。”
赵若璃随后问道:“清月的教书先生姓甚名谁,先生可知?”
“名叫薛牧。”
“薛牧.”
赵若璃不由得念了一声。
她看向萧荀:“这事你先暂且不用和他说,待日后我会好好感激他。”
“是,长公主殿下,那老臣就先行告退了。”
“晴儿,送萧老先生。”
“是,长公主殿下。。”
没过多久,萧荀便离开了寝宫。
晴儿也重新回到了赵若璃的身旁。
这时,赵若璃说了一句:“晴儿,去找一下蒙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