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2)
第426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2) (第2/3页)
略中国的野心从来没有放下,只要一有机会,日本就会像恶狼一样扑上来咬住猎物喉咙,使其窒息而亡。这就好比发生在清朝晚期的中日“甲午战争”,使得清朝承受了比明朝更惨痛的教训!
西元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台湾、澎湖列岛、琉球群岛等大片领土和临海,而且连属国朝鲜也完全被日本控制,同时还赔偿了日本白银2亿两,并签订了后果极其严重的《马关条约》!
这其实比倭寇入侵明朝沿海地区要更厉害得多也严重得多!究其原因便是“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的建立和日本“闭关锁国”妨碍了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明治维新”需要大量启动资金和各种资源,只能靠抢。所以,当古代日本封建社会转型成近代进本主义社会后,就会凭借其“工业资本主义”碾压“小农经济”。
而中国清朝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是无法避免的事,毕竟清朝的顽固势力太强大,不愿意像日本那样进行深度地社会变革,根本发挥不了中国“人多力量大”的优势, 只能沦落为西方列强与日本的殖民地而已。
言归正传,西元1598年9月18日,刚刚结束侵朝战争的丰臣秀吉病逝了。 德川家康的势力迅速扩大,俨然有取代丰臣家族的苗头。到了西元1600年,“关原合战”开始,德川家康所代表的的“东军”在一天内决出了胜负,且德川家康取得统治权,并于西元1603年建立“幕府”掌权 ,史称 “德川幕府”或者“江户幕府”。
由于西方传教士的渗透,先进的西方技术和人文思想也开始渗透到日本。于是,到了西元1616年,也就是在这一年的2月17日(农历一月一日),“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公然反抗明朝。
也是在这一年,日本“德川幕府”的第二代“幕府将军”采取了“禁止传教”措施,规定全日本农民不得信奉“天主教”,而外国与日本的通商只能在“长崎”和“平户”两地进行,并且来自中国明朝的船只可以直接通商。
到了西元1623年,日本禁止葡萄牙商船入境;而在西元1633年至西元1639年之间,“德川幕府”居然连续颁布五道 “锁国令”,大概内容是:第一、禁止日本船只出海贸易,禁止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凡是偷渡者都要处以死刑;第二、取缔“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对那些潜入日本的西方传教士应该予以告发和逮捕,
以防止“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第三、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实行严密的监视,其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也就是说,在清朝建立前,日本就已经开始了“锁国政策”,导致倭寇的根源被断绝了。
直到“德川幕府”倒台,日本一直执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才被废除,因为日本“明治维新”改变了这一切。
不久后,明朝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推翻,而“八旗军”趁机入关建立了“大清王朝”。清朝入关后,为了对付台湾的郑经等割据势力,便实行了“禁海政策”,目的是从经济上困死那些不服自己统治的明朝余孽。
在顺治和康熙年间,清朝与荷兰、法国、英国、葡萄牙、日本等都建立了贡市贸易,并于西元1685年废除了“海禁”后,国际贸易又逐渐发展起来了,而且中国清朝一直处于贸易盈余的一方,赚取大量白银。
到了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清朝雍正帝禁止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并限制了中外贸易。到了西元1757年,乾隆皇帝开始了只有广州一口通商的时代,而厦门、宁波等地也被禁止通商,据说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在防范各种西方势力渗透的同时,建立起统一国内大市场,以减少对国外的依赖。
也就是说,日本开始“闭关锁国”后,清朝也照样开始了“闭关锁国”政策,因为其面对的问题,主要还是西方传教和贸易控制。清朝和日本一样,都是害怕传教和先进技术会导致统治权丧失,算是不谋而合吧?
尽管如此,一些“反清复明”的地方势力如福建的郑成功,在清朝初年对“倭寇”的限制还是非常重要的。郑成功的军费主要来源就是沿海的贸易收入,为了达到收取贸易费用,郑家军击败了荷兰人的军队,剿灭了东南沿海的海盗势力,保护沿海贸易,从而收取贸易船只的费用,大船2500两,中船、小船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