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5)

    第419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5) (第3/3页)

上却是日军普遍的盔甲重量。

    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倭军在面对大明军队时,即便再嘴硬的人也要惊叹:“大明盔甲‘矢镞难入,刀过无痕’啊”!当然,倭寇单兵作战实力很强,关键就是“倭刀”锋利且坚韧,其刀法多为“上撩下砍”,专攻薄弱。

    明军盔甲26.8千克,这个重量用日本刀去砍,在短兵相接的瞬间确实是砍不动的。日本人因为其岛国封闭,自己人内斗忙着互相攻伐,但其人种过于矮小,使得盔甲都制造得那么薄,有利于士兵节省体力。

    正因为古代的日本列岛各个大小部落之间的军队都习惯于穿戴只有几斤重量的“样子货”(日本铠甲)来打斗,所以就习惯成自然了。反正大家都穿这么薄的盔甲在战斗,故就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差距了。

    可是,面对重量是日本盔甲数倍的明军精甲,尤其是明军在万历时期披甲率高到离谱,这就让倭国士兵在与明朝士兵交战时感到非常头疼了,毕竟打仗雖然靠將领现场指挥,但关键还是要靠士兵冲锋陷阵。

    后世有人根据古代日本“战国时期”记录普通士兵心得语录的《杂兵物语》一书中的记载,“枪担小头长”柄源内左卫门的心得体会:“不要把长枪当作突刺的东西,要一起齐心合力的用枪穗合着拍子从上往下叩打。”从这里就能看,出日本普通士兵中的“枪足轻”使用枪矛的方式主要靠叩击而非正面突刺,因为突刺扎不破明朝士兵的铠甲,而这种举棒叩击的方式在面对明军防护力强的铁甲时,基本仍没有太大的杀伤力。

    虽然“倭军”在入侵朝鲜的战争初期还使用弓箭和火绳枪混合作战,但是到了战役后期,在“文禄之役”中,日军已经由“弓组”、“铁炮组”分开射击的模式,转为了混合编制。这种战术的改变,说明了日军发现其弓箭射击,对于盔明甲亮的明军来说缺乏威胁,故只能通过混合射击,用加大投射密度来提升杀伤效果。

    但“倭军”的火绳枪在面对明军盔甲时,效果也不甚理想。比如,史书记载李如柏头部中了日军火绳枪一发子弹,却未重伤,而吴惟忠胸部中弹后犹自大呼督战。这说明“倭军”的攻击力不足以摧毁明军盔甲!

    而在当时的日本国内被称为“西国无双”的著名武将立花宗茂,一向是以弓术闻名,但在万历朝鲜战役中,日本史书只记载他将火枪集中使用效果很好,却只字不提他引以为豪的弓术。

    即便如此,在“碧蹄馆”之战中,曾试图伏击明军的“倭军”大将立花宗茂,结果其家中重臣被明军将领李如梅射死,而他带去朝鲜的3000亲兵也战死了1800余人,最后却是仓皇逃回了日本。

    而整个万历朝鲜战役中,明军和朝鲜军均没有记载过日本军队的盔甲防御如何,反倒是朝鲜史书记载大明的“三眼铳”非常好用,纷纷仿制。而“三眼铳”本就是短火器,威力偏弱,射程也不远。这也足以从侧面说明了日军盔甲的防御力是多么的差劲了。居然连射程相当于弓箭的“三眼铳”都抵挡不了,更何况其它?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