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西域新疆大都司”&忠臣曾铣
第386章:“西域新疆大都司”&忠臣曾铣 (第2/3页)
批战车。交战时,他将战车环列布阵,车上配置一定数量的弓箭手,车外复设士兵。
当鞑靼骑兵来袭时,车上弓箭手矢发如雨,车外士兵乘机斩敌马足,挑落骑兵,从而每战必胜,被鞑靼等蒙古部落骑兵惊为“天兵”。与此同时,曾铣还善用“火炮”等“先进武器”来克制强敌。比如有一次,鞑靼人又来围攻“陕西三边”,见其城门口立一高架,架上木偶载歌载舞,而城内却偃旗息鼓,没有一丝动静。
这引起了鞑靼人的警觉,不敢贸然进城。但士兵们却又倍感好奇,不肯离去,聚集在一起观望,一时人声嘈杂,纷乱不已。忽然问,只听城中军号突起,架上火炮先发,紧接着城楼各处炮火齐鸣,城内士兵随之而出,出奇不意,斩获敌人无数。这让曾铣领导下的西北边军声威大震,以致蒙古人不敢轻易犯边。
曾铣自己还自创了一种叫“慢炮”的炸弹,犹如后世的“手榴弹”。其炮圆如斗,外缠五色装饰,中设机关,内藏火线。战时,扔在对方行进路上。鞑靼人初见不知何物,于是环立观看。谁知,早已点燃的火线顷刻烧到尽头,火药爆炸,敌伤甚众。其实,这种“慢跑”炸弹已相当于是“定时炸弹”的雏形,但过于粗糙。
嘉靖二十五年(西元1546年),曾铣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又因功增加薪俸一级。史载,曾铣喜好功名,加之为回报嘉靖的知遇之恩,想有所作为。于是,曾铣把眼光投向“河套地区”。当时,“河套地区”被蒙古俺答汗的鞑靼部所占,对中原威胁巨大。他向嘉靖上书,而这封上书也最终要了他的命。信大意如下:“
曾铣,是嘉靖八年的进士。蒙古俺答部占据河套近百年,孝宗、武宗想收复而不能。俺答以河套为基地,扰乱侵扰中原。封疆大臣中无人对陛下说要收复河套,因为这是军事重任,出现小闪失就会引发连锁反应,祸及自身。我也知道此战凶危,但枕戈汗马,切齿痛心很久了。
我私下谋划着,趁秋天马肥之机,怀强弓劲矢,对方聚兵进攻时,我们分散防守,让他们暂时得逞。等冬天水枯时,马无隔夜之粮,春寒阴雨时,土地干燥,对方优势渐弱,我们就占优了。
到那时,请让我率精兵6万、山东枪手2000人,在春夏交接时带足50天粮饷,水陆齐发,直捣敌人巢穴。炮火激荡,敌人肯定大败。这是一劳永逸的办法,也是万世社稷所依赖的办法。”以上为白话文解读。
虽说曾铣写得有理有据,对敌情的分析十分到位,让嘉靖皇帝看过后心情彭拜,曾几何时也想自己能像太祖、太宗那般戎马一生,征战天下,为自己的“朱明王朝”建立万世功勋,但可惜的是最终适得其反。
不过,为增加内容的份量,曾铣逐条上奏8项建议,还与延绥、宁夏等地的大臣们计划,西起定边营、东至黄甫川,修筑1500里边墙御敌。为此,曾铣还请求拨款金币10万,准备3年内完工,也好征伐河套。
奏章下到兵部后,兵部主事请求文武官吏来共同商议此事,毕竟嘉靖皇帝自从差点被宫女们勒死之后,就借故不再上朝,整天窝在后宫里跟一帮“妖道”在炼制“仙丹”,而且还是用宫女們的“月经”来“炼丹”。
嘉靖皇帝看到书信后下诏:“贼据河套为患久矣,朕日夜惦念,然边臣无能人来分担朕之忧愁。曾铣倡导收复河套之提议很好。曾铣可与诸镇大臣悉心研究方略,给予修边费廿万两。”要求10万两白银,结果皇帝老子一高兴就给成20万两(当时金银比价为一比十,一金币值一两),曾铣信心大增,态度也更坚决。
经过与诸镇大臣的会商,曾铣集众人的意见,上奏方略共18条,并献上阵营图8幅。嘉靖皇帝为此也很满意,并下旨让朝臣们讨论。而朝臣们看到嘉靖很赞赏曾铣,也都附和着曾铣的说法。但是,在看似风平浪静之下,却正酝酿着一场“大风暴”,因为当时的大奸臣严嵩就很敏锐地抓住了嘉靖皇帝的心理变化。
突然,嘉靖出具亲笔诏书晓谕各大臣:“现在驱逐河套逆贼,果真师出有名?粮草果真有余?一定会成功吗?一个曾铣何足道也!如果造成生民荼毒怎么办?”一时风向逆转,让刚才还在附和大臣们不明所以。
不过,有一个人挺明白皇帝的心思,这个人就是权臣严嵩。而严嵩原本就与首辅夏言有仇,故想借此事搞垮夏言。在曾铣上书前,首辅夏言也想借此事立功,就全力支持曾铣,故就毫无察觉地被对方算计。
严嵩发现了皇帝心理起了明显变化后,马上抓住机会说:“夏大人对曾铣一向褒奖,但我都没听说过具体缘由,不知他有何功劳?”这显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以为自己权势熏天,就能在天下人面前指鹿为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