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中亚劲旅&远迈汉唐

    第385章,中亚劲旅&远迈汉唐 (第2/3页)

了波斯人,再经由波斯人传遍了整个中亚和南亚。

    尽管“骆驼回旋炮”在欧洲毫无建树,但在中亚和南亚战场上却大显神威,因为这种兼顾了“机动性”和“火力猛”的武器非常适应中亚和南亚的糟糕路况,并在著名的决定印度命运之战中,还曾大显身手过呢!

    西元18世纪中后期,由“帖木儿”后裔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儿王朝”开始崩溃,各地王公贵族形成军阀武装割据且彼此攻伐,而“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就是于西元1761年1月14日发生在印度帕尼帕特的一场战役。

    当时,阿富汗的“杜兰尼王朝”国王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所率领的阿富汗军对阵由“马拉地联盟”(“马拉地帝国”)大将萨达希夫拉奥所率领的马拉地军,在德里以北的帕尼帕特展开会战,最终阿富汗军获得胜利。

    此战被认为是西元18世纪南亚史上最具决定性的事件之一。因为经由此战,印度地区原先的平衡被全面打破,而印度地区原本实力最强的地方割据政权“马拉地”受到重创,并最终影响了南亚地区政治格局。

    但与此同时,阿富汗也遭遇惨重大损失,无法进而深入印度。可以说,此战虽然打断了印度内部统一的进程,但客观上却为日后“日不落大英帝国”趁机深入印度将其各个击破,并建立了殖民统治有利条件。

    “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中,阿富汗人和莫卧儿人的“骆驼回旋炮”击溃了马拉塔人引以为豪的“象阵骑兵部队”,致使马拉塔人学自西方的欧式步兵被侧翼包抄的回教徒打爆,并最终导致了马拉塔军的彻底崩溃。

    虽然“帖木儿大军”当初东征明朝时也装备了大量的“骆驼回旋炮”,且射程远超明军的“虎尊炮”等轻便铳炮,奈何不远万里进行客场作战,弹药补给明显跟不上,只能好钢用在刀刃上,但终究也有耗光的时候。

    相反,明朝的“火器”中却有不少“重型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远超“骆驼回旋炮”的铸铜火炮如“回回炮”等,况且明军单兵装备了大量的“手铳”,比如“鸟铳”、“三眼铳”、“百珠铳”(“虎尊炮”),而对方无“手铳”。

    因此,当初入侵明朝的“铁木尔大军”与明朝主力部队互相用“火器”对轰时,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吃亏的。不过,这支“中亚劲旅”被明朝收服之后,便允许他们使用明军的“火器”来装列部队,而明军也借鉴并消化吸收了“骆驼回旋炮”的野战优势,将其仿照并改制成尺寸与威力更大的“火器”固定在马车上,利于步兵野战。

    后来,到了明朝末年,由于此时空的朱由校与朱由检哥儿俩不仅踏步修真,而且朱由检还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时空,获得了二百多年后的“大发明家”诺贝尔的全部记忆与生活经验,正想彻底改良火药武器。

    就这样,两股不同装备风格和战斗素养的骑兵互相厮杀起来。无论是鞑人还是瓦剌人,又或者是其他蒙古部落的骑兵,在面对人马身披具装重甲的强大对手时,除了掉头就跑之外,若单挑则基本毫无胜算。

    当然了,若蒙古军普遍装备“流星锤”、“狼牙棒”、“金瓜铁锤”等钝兵器,则未必不能与具装重骑正面硬刚,但可惜的是,蒙古草原长期遭受明朝的“经济封锁”,别说的制造铁制铠甲和锋锐兵器,就连用来煮食物的“铁锅”都成了“稀缺货”。否则,蒙古人每次寇边入塞后,除了抢粮抢钱强牲口抢女人外,只喜欢铁锅?

    至于说蒙古骑兵箭术了得,反手就能射瞎敌人眼睛,那纯粹就是扯淡,毕竟人的眼睛虽然最容易受到伤害,但士兵骑在战马身上飞奔颠簸,哪有那么容易被射中?除非各个蒙古骑兵都有“射雕”的本事才行!

    更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