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元朝那些事(上)

    第367章:元朝那些事(上) (第2/3页)

”的“元朝皇位”传给其哥哥海山的大儿子时,仁宗反悔了。

    因为“皇位”就是“皇权”,象征着“至高无上”,留给自己的儿子总比给别人的儿子好,毕竟侄子再亲也不是自己的种,隔了几层肚皮,哪有自己的儿子血脉亲近?于是,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儿子即位为“元英宗”。

    其实,策动这件事儿的正是“元朝”的右丞相铁木迭儿和太后答吉,他们认为立一个少年皇帝易被掌控。可是,这位少年皇帝“元英宗”并未如其所想,登上皇位后却很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其汉化程度很深。

    “元英宗”不仅喜欢汉族的儒家学说并熟读了很多儒家著作,就连施政方面都尽力通过一些举措来改善民生,让百姓民得些好处。这尽管对“元朝”长期统治有利,但却损害了蒙族贵族和豪门世家的既得利益。

    于是,“元英宗”就与以“右丞相”为代表的蒙古贵族们发生了激烈冲突,结果就在“元英宗”按照惯例从“上都”前往“大都”的路上被刺杀身亡,史称“南坡之变”。但是,就在“元英宗”死于非命后没多久,“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即也孙铁木儿被一部分蒙古贵族用戴为“蒙古大汗”兼“大元皇帝”,史书上称其为“泰定帝”。

    “泰定帝”虽然合谋暗杀了“元英宗”,且他本身也是“元朝统治者”中少数头脑清醒的明君,但在位仅仅五年就死了。于是,一部分蒙古贵族又用戴“泰定帝”之子在“元上都”即位。但此时,还有一部分蒙古贵族拥立“元武宗”的儿子在“元大都”即位。如此一来,“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就被人为地分割成了互相敌视的两大派。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于是,“元朝内战”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不停地在“上都”与“大都”之间展开了。到了元朝至和元年(西元1328年)8月,“泰定帝”死于“上都”,其儿子继位。

    同年九月,“元武宗”的幼子从江陵返还“大都”后被立为皇帝,史称“元文宗”。但不久,“元上都”的贵族们觉得自己兵强马壮,不用讲什么狗屁道理,直接开战,用武力将对方赶下台,那天下就归自己掌管了!

    然而,驻守在“大都”的元军反而缕缕挫败前来进攻的“上都”军队,并多次化险为夷。就在“元上都”军队倾巢而出并南下进攻“元大都”之际,有一支拥戴“元文宗”的蒙古军队,突然从辽东攻向了“元上都”。

    这一招“围魏救赵”的偷袭效果很好,一路高歌猛进,长驱直入,直接俘获了“泰定帝”之子。至此,因“两都之争”的“元朝内战”落下帷幕,而元武宗之子也重新夺回了“皇权”。可是,“两都之战”不仅给“元大都”周边民生造成了极大破坏,而且还直接削弱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力度,使强盛一时的元朝逐渐走向灭亡。

    “两都之战”绝不仅仅是“皇位之争”的简单结束,因为没过多久,“元文宗”又跟自己的兄弟“元明宗”大打出手,直到接下来的“蒙元朝廷”政局一直动荡不安,而天下百姓苦蒙古人统治久矣,于是农民起义开始。

    等到孛儿只斤•妥欢帖木儿登上“元朝皇位”时,“元朝”已经大厦将倾,因为当时民间流行着一首《醉太平》的“小令”,是这样说的:“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