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各地反映

    第214章:各地反映 (第3/3页)

亲王存在了。到了“明英宗”在位期间,共有8子封了“藩王”。

    其中,失而复得“太子”之位的朱见深继承大统,剩下7子封王,还有四子“许王”、五子秀王、八子忻王绝嗣、九子徽王后裔犯法,被废藩,所以到了“崇祯元年”时,仅有3个藩国尚存,分别是德、崇、吉。

    三个“藩国”都有亲王在位,分别是“德王”朱常洁,却薨于崇祯五年(西元1632年)、“崇王”朱由樻,于崇祯十五年(西元1642年)被贼首李自成所杀、“吉王”朱由栋,薨于崇祯九年(西元1636年)。

    “明宪宗”一脉共有10子封王,除去四子“兴王”朱佑杬的儿子朱厚熜继承大统做皇帝之外,还有五子“岐王”、八子“雍王”、九子“寿王”、十一子“汝王”、十二子“泾王”、十四子“申王”等共6个“藩王”皆绝嗣。

    所以,到了“崇祯元年”时,尚且存在的“藩国”只有益、衡、荣三国而已。三国当中,“衡宪王”朱常㵂已去世,“衡藩世子”朱由檡尚未即位(到了西元1632年才即位),故“衡藩”无“亲王”在位。

    剩下的2个尚存的“亲王”分别是“益定王”朱由本,却薨于崇祯七年(西元1634年)、“荣宪王”朱由枵,薨于崇祯二年(西元1629年)。由于孝宗次子蔚王早夭,武宗绝嗣,所以两个皇帝都没有留下藩王延续。

    “明世宗”共六子封王,除了“裕王”朱载坖后来承袭大统外,其余的四子中,“景王”绝嗣、五子“颖王”、六子“戚王”、七子“蓟王”、八子“均王”均早夭,所以到了“崇祯元年”,世宗一脉也没“藩国”和“亲王”存在了。

    穆宗一脉长子“靖王”早夭,只有四子“潞王”延续下去,在“崇祯元年”时,尚且在位的“亲王”是“潞王”朱常淓,其投降清军后,与朱由崧于南明弘光元年(西元1645年)四月连同其他七个王都被清军无情杀害。

    神宗一脉共7子封王,其中次子“邠王”、四子“沅王”、八子“永思王”早夭。到“崇祯元年”时,只有福、瑞、惠、桂4藩存在,在位的“亲王”分别是神宗三子“福王”朱常洵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被李自成所杀、

    神宗五子“瑞王”朱常浩,在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被张献忠所杀、神宗六子“惠王”朱常润,于弘光元年(西元1645年)被清廷杀、神宗七子桂端王朱常润瀛,于弘光元年(1645年)十一月病薨于梧州。

    光宗一脉除了“信王”即“崇祯帝”朱由检承袭大统之外,次子“简王”、三子“齐王”、四子“怀王”、六子“湘王”、七子“惠王”共五子皆早夭。所以,到了“崇祯元年”时,“明光宗”一脉就已经没有“亲王”存在了。

    诡异的是明朝唯一一个非朱元璋后裔的藩王“靖江王”,作为朱重八大哥的后代,却从太祖侄孙朱守谦始封后,居然一直延续到了“崇祯元年”。此时在位者是“靖江荣穆王”朱履祜,薨于崇祯七年(1634年)。

    虽说明朝的“藩王”们生活条件十分不错,并且还无忧无虑,可经过数百年传承后,还是有很多“藩王”因各种原因搞垮了自己的祖业。到了“崇祯元年”时,再加上皇帝老子决定给他们这些“宗亲”集体断奶,苦也!

    “他朱由检是‘老朱家’的子孙,难道本王就不姓朱了?”众藩王们在接到“圣旨”后,第一时间不是“领旨谢恩”,而是嚎啕大哭,如丧考妣,毕竟“削藩”就意味着“亲王”们命运资格凭借“宗亲”获得生活保障,绝望!

    绝望之余,众“藩王”为争取属于自己的“寄生权利”,便暗中相互勾连起来,与各地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们共谋对策,准备伺机而动。然而,殊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明朝中央政权倒下,则他們死的更快!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