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5 假曹操,真董卓,未播先火蹭热度

    665 假曹操,真董卓,未播先火蹭热度 (第1/3页)

    前面说过,《敕勒川》整部剧的剧情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崛起,高欢从一个穷小子慢慢成为一方诸侯。

    在这个阶段结束时,尔朱荣手握大权,铲除了最大对手葛荣,并派各路将领扫除其他中小反叛势力,明面上几乎统一北方。

    主角高欢作为尔朱荣亲信谋士,并在尔朱荣篡权和击败葛荣时立下大功,所以也被委以重任,初掌兵权。

    所以在第二阶段的开始,就是高欢领兵配合其他部队,击败了羊侃、邢杲等势力,晋升为晋州刺史。

    这个任命既是对高欢的重视,也是警惕。

    重视是晋州算是尔朱荣腹地要害,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经济发达、交通发达,可谓是一等一的好地方。

    警惕是晋州是腹地,东南西北不是尔朱荣的宗族心腹,就是高欢的仇人贺拔岳,把高欢看的死死的,虽然日子过得不错,却丧失了战略机动性。

    因为此时的尔朱荣已经意识到高欢这個人才能很强,但却不甘人下,前面还有多次反叛的经历,所以既用又防。

    高欢感受到了尔朱荣的防备,其又势大,所以他把野心都藏了起来,在晋州默默蛰伏。

    按照这个剧本,高欢是折腾不起来什么风浪的,老老实实得给尔朱家打工。

    除非他活得长,像司马懿一样,熬死尔朱家几代人,又身居高位,说不定晚年还能搞个XX之变。

    然而还是那句话,尔朱荣说是曹操,实际是个董卓,天命不在他尔朱氏身上。

    所以《敕勒川》第二阶段的开始几集,一个是晋州高欢势力视角,另一个就是朝廷高层视角,引出尔朱荣之死。

    拍尔朱荣之死的时候,魏阳特意取消了自己当天的通告,同导演张永新亲自坐镇,观看这场堪称全剧转折点的拍摄。

    介绍一下背景,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杀了太后和小皇帝以及文武百官掌握大权,因为羽翼尚不丰满,所以立宗室长乐王元子攸为帝。

    而随着尔朱荣越来越大,野心不断膨胀,与傀儡皇帝元子攸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元子攸不满尔朱氏的飞扬跋扈,更恐惧自家江山被篡夺以及自己的下场,不愿做亡国之君。

    于是,他打算干掉尔朱荣。

    历朝历代,傀儡皇帝和权臣的争斗屡见不鲜。

    其中,权臣废帝比较常见,而处在弱势方的傀儡皇帝能够反杀权臣的少之又少。

    其中,汉朝算是高峰期,汉和帝杀窦氏、汉恒帝杀大将军梁冀,扩大一点说,汉宣帝事后清算魏家也算是反杀。

    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汉献帝杀董卓,当然了,主要策划实施者是王允,汉献帝是背景板。

    后来汉献帝也想再搞一次曹操,没有成功。

    等曹操的后代曹髦沦为司马家的傀儡后,也是愤而反击,结果被大街上杀死,虽然没成功,也算是把司马家钉在了耻辱柱上。

    汉末三国两晋和南北朝距离很近,权臣废帝和傀儡皇帝反杀权臣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所以双方都有防备,也凭空提升了难度。

    元子攸绝对是个有能力的皇帝,在打算干尔朱荣之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首先是示弱,麻痹尔朱荣等人,以免被废,第二是搜罗党羽,确保手上有足够的反杀力量,第三是策反对方人手,里应外合,一击致命,第四是做好善后计划,防止尔朱荣势力反扑。

    从其一系列的措施来看,这个计划还是很周密的,实施的也不错。

    尔朱荣从始至终没有怀疑过元子攸,哪怕有人多次提醒,包括高欢也劝了,但都不以为意。

    元子攸也凭借北魏朝廷的威望以及对尔朱荣的不满,拉拢了不少得力人手,积攒了一定的力量。

    最关键的是,元子攸拉拢到了关键人物——奚毅。

    这个人是谁呢,他是尔朱荣的表弟,相当于尔朱荣集团的三把手,仅次于尔朱荣本人和元天穆,地位比一些尔朱宗亲还要高。

    此人的背叛,比吕布背刺董卓还要过份。

    吕其实在董卓集团的地位并不算高,更多的是保镖近人,跟奚毅没办法比,后者更相当于女婿牛辅,不但致命,而且动摇根基。

    弄死了尔朱荣和元天穆,理论上奚毅是有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