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危机与制度

    第五百二十一章 危机与制度 (第1/3页)

    “部堂大人,部堂大人,太仆寺卿贾大人又来了!”

    报信的书吏这声禀报,让王墨霖手中的笔都不听使唤了,一个哆嗦,桌上的公文就多了一道难堪的划痕。

    京察、大计同时展开,吏部与都察院的人就像一柄柄利剑,斩掉了不知多少贪官污吏的爪子。

    随之而来的就是吏部尚书王墨霖的苦恼,几乎每个衙门都跑来跟他要人,特别是太仆寺的贾琮,这小子简直就是不做人啊。

    谁家反贪,会一下子反到整个衙门没剩几个人。

    现在知道急了,我老王能怎么办?我老王现在去哪给你找人去?

    “就说本官不在,让他回去!”

    王墨霖现在最不想见的就是贾琮,可惜贾琮早就安排了书吏蹲在吏部衙门外,哪里会不清楚天官大人压根就没离开。

    “王公,我来给你送人才来了!”

    贾琮推开吏部尚书值房的大门,一进来就急吼吼的将一卷厚厚的公文,还有一沓名册简历摆在了王墨霖的眼前。

    “这些都是三年来各地推荐至京城的推免生名单,还有他们详细的资料,包括他们在公学、国子监时的成绩表现……”

    “推免生?”

    这个词对于此时的王墨霖来说,就像是一道曙光,驱散了天官大人头顶的阴霾。

    他欣喜的抓起一份名册简历就看了起来,方才还挂在脸上的嫌弃,转瞬间就变成了欣喜。

    雪中送炭,真的是雪中送炭!

    “贾寺卿,你可真是解了老夫的大难题了!这些人正好填补了朝中当下的缺员……”

    说着,王墨霖就提笔准备誊抄名单,准备让底下的人去考核安排。

    啪~

    那名册上出现了一只胖嘟嘟的手,王墨霖疑惑的抬头,却见贾琮嘴巴都快咧到根了。

    “别急啊老大人,咱先说好了。人才,我给您找来了,但咱们不能寒了人才的心。这些人中,如今虽说大半是考不上进士、同进士的,但人家只要肯努力,不说三五年,熬上个十年八年的,未必不能与书香门第的公子哥比上一比。朝廷现在遇到了难题,人家放弃了金殿唱名的机会,替咱们解了难,咱们也不能就这么随随便便的把人给用了。您老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前朝那句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这句话是有问题,可却是世人心中对于读书的最终追求。

    哪个读书应考的人,不想去殿试走一遭?

    勤能补拙,读书可不就是拼的一个勤字嘛。

    贾琮的说法,王墨霖虽有不赞同的地方,却也知道这些推免生中的小部分,确实有能力去挣下一座进士牌坊。

    他是吏部尚书,自然明白正途出身的官员,与荐举官在晋升上的区别。

    文官序列中,非翰林不入阁。只这一句,就能看出其中的巨大差距。

    “伱说的对,咱们不能这么随便的安置这些人。义务教育推行至今,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朝廷耗费巨资推行此策的作用。培养的人才如果随随便便就给扔到犄角旮旯荒废了,这不但是本官的失职,更是打朝廷的脸!”

    王墨霖想的可比贾琮周全多了,他手底下的人虽然没有干出什么非法乱纪的事,但身为执掌国朝官员升迁的重点部门,一个五品的员外郎,就能让一省的布政使“谨慎”对待。

    他要是只写一道手令,让手底下的人安排这些人的官职,弄不好会逼得好不容易寻来的人才气愤离去。

    贾琮看到王墨霖神色渐渐凝重,一字眉开始紧皱,知道这老倌将他的话听进去了。

    他立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王公,我觉得咱们可以照搬会试、殿试,来一场专门针对推免生的制科。”

    嘭!

    一语点破迷障,王墨霖闻言猛拍了一下桌案:“对啊,咱们可以开制科啊!朝廷采取制科选材,也算是抬高了这些推免生的地位。到时候传出去,还能让朝廷得个珍惜人才的好名声……还得是你们这些年轻人脑子转得快,放心,等制科结束后,成绩最好的优先安排到你们太仆寺去!”

    制科即制举,又称大科、特科,是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

    依古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