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朱棣:知父莫如子,我是懂老朱的

    第319章 朱棣:知父莫如子,我是懂老朱的 (第2/3页)

上安息不好吗,怎么还给人请到凡间了呢?

    朱高燨见老爹认错态度良好,方才微微颔首:“爹,这就你的不是了,若非是您成天吓唬儿子,我也不至于把爷爷请出来。”

    朱棣怒道:“我天天吓唬你?小子,说话能有点良心不,咱俩是谁成天吓唬谁啊!”

    “行,你跟我爷爷解释吧。”

    “爹错了。”

    朱棣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里大反转,诚恳的向小朱道歉。

    无他,唯心虚尔。

    面对老朱时,他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的。别管他是什么永乐大帝,在亲爹面前让跪着就得跪着。

    ……

    回到乾清宫的朱棣,躺在了榻上,长舒了一口气。

    这一次,他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今日见到老朱,本以为老朱会直接提刀取他狗命,未曾想到,老朱只是表面装作动怒,骂了两句。

    正所谓知子莫如父,知父亦莫如子也,朱棣太了解朱元璋的性情了。老朱看似喊的凶,实际上这恰恰说明,老朱已经原谅了他。

    如果老朱真动了杀心,那他应该是不动声色的潜伏下来,坐待时机,等积攒够了足够的能量,再将朱棣从天空坠落谷底,夺走他的一切,杀人诛心。

    朱棣轻闭双目,嘴角带着会心的笑意。

    今日,他已除去心魔。

    他再也不会梦见,梦中老朱提着四十尺大砍刀追杀他。

    ……

    脑海世界里,朱高燨谨慎的向老朱询问:“爷爷,您原谅我爹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不然还能怎样,咱还能造他的反不成?”

    朱高燨摸了摸下巴:“也不是不可以……”

    倘若老朱要造反,肯定是用的他的身体。也就是说假如老朱造了反,最终受益人写的是“朱高燨”这个名字。

    不劳而获,岂不美哉?

    朱元璋沉默片刻,感慨道:“你们这一家人还真是父辞子笑啊。”

    朱高燨正色道:“爷爷千万莫要这么说,北京城何人不知何人不晓,我朱小四是出了名的大孝子。”

    朱元璋深表认同:“是也,你偷摸的在辽东调了两个卫到山海关换防,又将自己的心腹调为北平九门守将,买通了从东北到北京这一路的卫所……”

    迁都顺天才多久,朱高燨就已经把自己的后手安排的明明白白。随时都可以跑路到他的东北老巢,率领东北数十万大军揭竿而起。

    朱高燨不动声色的说道:“我身为大明的监国太子,有权调动全国上下军政事务,这常规的军士调动,很合理吧?”

    朱元璋笑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比你爹更有本事,也比你爹更狠,做事更绝。”

    他的太子朱标,更像是大秦的长子扶苏。

    倘若朱元璋下诏让朱标自尽,朱标会毫不犹豫的持刀自刎。

    倘若朱棣下诏让朱高燨自尽,朱高燨会毫不犹豫的率兵造反,攻入京城,逼迫朱棣持刀自刎。

    ……

    文院第一期的学员从全国各地集结,在十月底终于抵达了北京的学院前。

    与武院如出一辙的是,文院的建筑同样带着浓郁的肃杀之气。

    正门上悬皇帝御笔亲书的“文院”金字,两侧悬挂对联。

    上联: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下联: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副对联在大明官场上,几乎每个官员都称上是耳熟能详,并不觉得稀奇。毕竟说出来是一回事,而能否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但这副对联令人注意的地方在于,其书为狂草,行云流水,宛如苍龙,横竖间仿佛有龙爪撕裂,奔雷滚动。

    “好字!”

    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周璟不由赞叹道,“这书法功底,在狂草一道,已有王右军之功底。”

    “是啊,本朝竟有如此书圣,让老夫看看署名是谁……”

    同在山西布政使司的右布政使张春仔细打量,念道:“永乐十五年,太子朱高燨题……冒犯了冒犯了。”

    他连忙闭上了嘴,自己刚才将太子名讳脱口而出,已是大不敬之罪。

    “无妨,太子爷心胸宽广,不会计较此间小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