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念念不忘
第287章 念念不忘 (第2/3页)
绝大部分,真要认真追究起来,多多少少都和太平道脱不了干系。
很快,应对方案,便相继被提出,并且通过。
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解除党锢,允许各地自发组织乡勇民团抗敌,在司隶校尉之外,分设八个校尉,屯驻洛阳八关。
用以拱卫京师,以防不测等等……
只不过在最后军费支出,编组部队之时,出了点问题。
之前说过,洛阳的禁军,并不算多,可都是按照低级军官培养的。
也就是说,关键时刻,拉出去一百人,他能给你弄出几万人不成问题。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徐荣带领的二十人,便能接管大半的雁门郡兵,只要你有钱,能按时发出赏赐和抚恤。
在大汉,不愁招不到兵。
因为大汉全民皆兵,打的都是总体战,典型的帝国作风。
这就是为什么在演义中,会有这种感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话便是由此而来,当兵的,田间到处都是。
带兵的,却只有世家豪门能培养出来。
或者靠着经年累月的厮杀,混出一点经验,当个小军官……
这年头,普通书籍都难得,看关羽被郑岩送了一卷《春秋》之后,那副感激涕零的样子,便可略窥一二,更别说兵书……
现在问题,便出在钱之上。
桓帝留给刘宏的,就是一个能跑耗子的国库和私库。
按理来说,汉承秦制,少府便是刘宏的私库。
奈何,少府连征收池泽之税的能力都没了,哪来的钱给刘宏?
以前只要是矿产,盐池,铁,都是少府的,现在都是世家豪强的产业,他们也就收不上来,至于地方官员的上供……
大汉连年天灾,哪还有地方官员上供?
要说上供最勤快的,当属丘志清上任后的雁门郡了。
国库的收入就别提了,都说了大汉连年天灾,那微薄的税收,还要用来维护朝廷提出开支。
且那些买官的,谁会关心收税上计的问题?
而今,大汉就只能靠刘宏的,你是皇帝,你自个看着办!
刘宏这些年,倒是在捞私房钱之余,没少接济国库。
可是,要他一下子拿出这么多,依然很是肉疼,可这笔钱,他不出还不成,这是他的,是他刘家的天下。
天下要是没了,他连回本的机会都没有。
对于平叛的人选,刘宏有了自己的看法。
原本最佳人选,自然是大将军何进。
既是大舅哥,又是大将军,非他莫属。
然则刘宏第一个,便将其排出,先不论其能力如何,也不考虑之前他指挥家丁去杀猪,而今能否指挥大军去杀人的问题。
毕竟在刘宏看来,这都不是事。
他不会,会的人大把,他只需要出游,什么都不做便可。
真正让刘宏对何进不满的是,何进与袁家走得太近。
以往的经验表明,一个手握军权的外戚,与那些大臣走得太近。
那他们肯定是在密谋什么,根据他的所知,以前出现这种情况,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不就是打算杀宦官,要不就是打算换皇帝。
还有一种可能,那便是何进脑子进水了……
只不过在刘宏看来,何进脑子进水的可能性,不太大……吧?
有鉴于何进屁股做不正,刘宏既没有顺水推舟的,让他领兵出征。
也没有让其挑起防卫司隶的任务,而是打算从满朝文武中,挑出三人。
卢植,幽州涿郡人,师从名师,多方求学,典型的士人,有名声,算他一个,负责冀州之敌。
朱儁,会稽郡上虞人(绍兴),出身寒门,屡立大功,典型的打工人,算他一个,负责东南方向叛逆。
皇甫嵩,将门世家,祖孙三代都是边将,一般不怎么在乎名声。
和那些家伙,也不怎么玩得来,虽然祖辈都是当官的。
可远远比不上那些在地方扎根数百年的家族。
算他一个,负责南边南阳方向之敌。
这三人,作为一路主帅,都是与地方豪门没什么瓜葛之人,同时自身的家世背景,又不算很硬,刘宏有信心可以轻松拿捏他们……
最后,根据天人合一的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