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获新生(前途未明敌友难分;蛛丝马迹真凶现形) 第157章 直言评鉴
第一卷 初获新生(前途未明敌友难分;蛛丝马迹真凶现形) 第157章 直言评鉴 (第2/3页)
新枝色深,并于老干用笔具轻、快、侧之法而画飞白,枝干苍劲而不失灵婉;蘸浓白画花,显花朵厚实,又用浓紫画花显出主次浓淡,使画面更加深动,花之排组,亦为以一对二,更显参差,不犯平均死板之谬,叶色较红,却非但不曾暄宾夺主,更衬花色如新。”
这些都是优长,十一娘这番话显然剖析出范本枝、花、叶之主次技法,用色要点,相比许多闺秀那笼统空洞的评点自然更加切实,也显露出她对丹青之技的理解超出同龄者不知凡多。
这下便连杜涛都觉得讷罕起来,微微前倾了身子,洗耳恭听这五岁稚童接下来的评鉴。
“综上所诉,可见画者颇有基础,已能掌握紫籐技法,无论用笔用色均不犯常谬。”
说到这里,十一娘却话锋一转:“然,若不将此作视为初涉丹青者习绘,单论美湛,为免拘于教条,而不见风骨,正应单具其形而不具神韵,虽无谬失,却也离优佳甚远,仿如徒有其表却不具风度之人,只能引人一眼看过,不值回眸结交。”
好大的胆,在明知范本是裴后所作的情况下,却用“徒有其表”形容,意思是这幅画作看上去虽然找不出毛病,但也不值得更多鉴赏。
底下一片吸气之声,莫说那些年龄尚小的应试者,便连诸多老于事故的长辈,也都以为此子狂妄,怕是会吃莹阳真人训斥了。
莹阳真人却神色不变,只问话时,似乎带着几分冷谑:“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临摹此幅?”
看吧看吧,果然是搬起石头砸脚——不少人暗中忖度。
十一娘却仍然不卑不亢,一点没显出惊惶来:“儿虽懂得鉴赏丹青,奈何本身技法却有不足,尤其临摹,也只好先寻简易下笔,毕竟连形似都若不能,更不谈神骨风格。”
很好,胆敢在自己面前直言渥丹当年画作不算上佳,并言之有据,而非哗众取宠揣摩投好,这孩子果然有不凡之处,难怪十四郎心心念念要促成收她为徒。
莹阳终于有了一点笑意:“于画者而言,除技法外,当以自然之态、观察之法、美丑之审、赏鉴之能为不可或缺基准,你年纪虽小,但已具基准,难能可贵。”
这便是入选了。
早前吸气之人全都僵怔当场。
唯萧氏缓缓吁出口气来,但又立即产生了忧愁——听莹阳真这语气,似乎对伊伊甚为欣赏,极大可能选中她为徒,甚至是当太后面前……想到这里,萧氏不由悄悄观察太后,更觉忐忑不安。
太后这时注视着十一娘的眼神可谓熠熠生辉。
一个不满六岁的稚童,且不论画艺如何,单就这番沉着冷静,说话有条有理又自信不疑,简直就是万里挑一,看来……自家这位四妹非但不是敷衍,甚至志在必得,有意让柳氏闺秀张显才华。
她不由睨了一眼太夫人,心下冷哼——明明已经识趣妥协,就是不肯在嘴上服软,直说这庶孙女以及同宗远亲才华胜过七娘岂不便宜?非得要卖关子,死鸭子嘴硬,都当人祖母了,这气性还不减当年。
便又问十一娘:“你这般年岁,怎么就对画作赏鉴如此精到,可是已受师长教导?”
太后问话,十一娘当然要回答:“儿在家中,也曾与姐妹们一同接受画师指教,幸运则是更有大母及母亲教导,并家中不少藏书名作,儿看习过许多名士画论。”
太后颔首,嘴上没再表达惊异,心里却不无震叹。
她在画艺上不少用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