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出乎预料

    第218章 出乎预料 (第2/3页)

真不少。

    有的是看柏林影展认识的,有的则是从中美两国来的观众。

    看到张松文那一刻激动得简直就把他当人生导师了,又是签名又是合照。

    美国人一通“米斯特”“色”的,张松文听不懂,江文还得在旁边给他当翻译。

    最可气的是一位天朝粉丝:

    “啊,张文!我前两天刚看了你的电影,我太喜欢你了!能合个影吗?……好,太谢谢了。

    那个兄弟,麻烦您帮个忙……呦,江文老师!您也来柏林了!那太好了,能麻烦帮忙拍个照吗?您是专业的,拍出来肯定好看。”

    然后那粉丝临走时还好死不死地来了句:

    “江老师您电影也入围柏林了?没听说啊,哪一部?我去看看。”

    江文牙都要咬碎了。

    遥想江文当年,《阳光》初拍了,雄姿英发!香烟白酒,昆汀直呼“六币”。

    而今……

    江文永远忘不了那粉丝听说他是代表《当幸福来敲门》剧组时,眼神中的诧异。

    以及那句:

    “哦,这样啊,对了,您是秦慕楚干爹……”

    混了这么些年,竟然混成了“秦慕楚干爹”!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掀桌)

    ……

    收回思绪,江文虽然对“秦慕楚干爹”这个称呼很不爽,但用秦慕楚捧红的演员没有一点心理障碍。

    张松文既有“提名柏林影帝”的荣誉,又是高票房电影的男主,艺术和商业价值都有。

    这么个演员来演戏份很少的老五,也算是“屈尊”了。

    到时候电影上映的时候,也是个宣传点,能提高点票房。

    没错,****也开始考虑票房了。

    毕竟《子弹》成本过亿,秦慕楚还投了大头。

    江文心里慌啊,咱老江这辈子都没拍过这么富裕的电影。

    不是担心儿子赔钱,毕竟按照那小子财大气粗又不把钱当钱的性格,个把两个亿赔了估计都不带伤心一下的。

    江文主要是担心自己。

    这要是拍赔了,影视圈里别人都是儿子坑爹,他算是开创先河,爹坑儿子。

    以后还做不做人了。

    ……

    两人正说着,那边的舞台上走出了今晚颁奖礼的主持人。

    拿着话筒说了一通,最后还歉意地对下面的嘉宾们鞠了个躬。

    “江导,她说啥?”

    张松文小声问道。

    “她说因为一些突发情况,颁奖礼推迟半个小时,非常抱歉。”

    江文说道,接着又坏笑道:

    “搞不好是评审团打起来了,你说这片好,那我觉得那片好,可不就打起来了吗?”

    张松文无语地摇了摇头,江文总喜欢开这种玩笑。

    评个奖而已,都是体面人,怎么可能打起来。

    ……

    “要是这样还评什么奖,直接告诉别人,都去拍纪录片,越真实约好,电影不用讲艺术了,看拍的题材来论优劣!”

    “那是政治事实,电影就应该有这样的真实来警醒世人!”

    一间会议室隔着紧闭的房门仍然传出争吵声,还伴随着拍桌子的响声。

    而会议室门口站着两个既尴尬又焦急的男人。

    年长的那个不停看着手表,问道:

    “还没出结果?”

    “这不是在吵着呢吗?”

    年轻男人苦笑道。

    “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商量这么多天还没个结果,还是在纠结那部片子?”年长的男人皱眉道。

    柏林电影节办了这么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但就这一年最“妖”。

    而且还就“妖”在评委上。

    先是说好的两位评委在开幕前临时爽约,一个说“家里有事”,另一个说“要拍新片”,都不来了。

    原定的八位评委变成六位,外界议论纷纷,质疑起柏林电影节的组织能力,甚至有声音说柏林电影节是不是不行了,人家评委都不屑于来。

    毕竟这两位缺席的理由太扯淡了。

    而现在评委又迟迟给不出获奖名单,为此甚至推迟了半个小时的颁奖礼。

    往常基本上提前半天到一天,最终获奖名单就已经出来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见。

    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作为五部提名金熊奖的电影之一,在最终决断哪部影片获奖时,让评审团陷入了纠结。

    一部分评委认为《当幸福来敲门》应该获奖,而另一部分评委认为《精锐部队》应该获奖。

    两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从上午一直吵到晚上,也商量不出个结果。

    这时候评审团主席的意见就很重要了,但关键这人是个“两面派”,左右摇摆,反复横跳,十分纠结和为难。

    眼看半小时过去了一半,年长的男人不得不进去提醒他们抓紧时间了。

    要是再不出结果,那就不是突发情况,而是事故了。

    到时候柏林电影节可是威信扫地。

    推开会议室的大门,里面一团乱麻,评委们口水飞溅,主要战场在两个男人身上,两人英语水平都不错,不用借翻译之口表达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