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空间折跃与坦途

    第三百六十五章 空间折跃与坦途 (第2/3页)

更为深刻的认知。

    而除了对认知和学识层面的影响外,这般针对引力与空间所展开的实验与观测结果,也在应用技术方面展现出了与之受重视程度相匹配、甚至更胜一筹的价值.

    价值其一,变频引擎的引力场干涉能力不再有距离限制;

    虽说目标的远近依旧在事实上影响着具体干涉能力,但严格而言却已不再是‘能与不能’的界限,而变成了效率、能耗、以及程度上的指标;

    且经过改造的引擎可以在能源的投入下,在无有光帆作为初始动力的情况下,将要塞用月余时间提速至0.5倍于光的程度;

    虽和此前的光帆+变频尚有着一定的差距,却也足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推进系统进行单独应用。

    价值其二,学者们又因之而诞生了一种新想法、并付诸了实践.

    已知空间是种十分稳定的结构,即便共和国用所有能源输出功率为代价做出尝试,也还没办法制造出想象中可能存在的‘虫洞’;

    但观测视界内的四颗恒星,却又用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其同时又具备有‘柔韧’属性,它们的质量总能在自身所在的区域中、形成一处不同寻常的空间凹陷。

    所以学者们便想到,既然‘撕裂空间制造虫洞’的念想暂时没办法去实现,那何不退而求其次在‘扭曲’上想一想办法?

    即便光速依旧是理论上那个无法被超越的速度极限,但此番并不是要去寻求直接对光的超越,而是在谋求对速度之承载者、也即是空间本身的扭曲,而借此是否就能获得更高的‘实际航速’、并达成超越光速的目的?

    像恒星那般的巨型‘深坑’暂时还无法去模拟,但通过仿重力与引力牵扯却能制造出相同类型的微型陷坑,如果能将这之集中的作用于航道上,以一种‘边走边折’的形式于前方不断制造空间扭曲场,或许就能以另一种形式达成目的;

    而抱着这种期待的心情,学者们就开始了对这种理念的尝试

    在初期,他们渡过了一段十分艰难的求索过程,因为现有的可观测对象还是太过稀少,且质量方面也并不算太强力;

    但当比邻3、比邻2、比邻4、比邻5探索舰陆续抵达目标后,那一颗又一颗的恒星体便进入了随船高阶施法者们的视线当中,从而再次增加了学者们的扰动数据库;

    且这般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是显著的,尤其是中子星以它那似是能将空间都钻破的存在感,成为了此番技术进步的最大推手。

    其所显现的强悍引力场扰动,不但在先前积累的促进下、让变频引擎的速度被抬升至0.7倍于光的程度,且还让共和国的仿重力与空间技术发生了一次质变;

    而这种质变所带来的数据与术法底蕴,就让设想中的‘边折边行’有了能够被实现的基础,并在研究中诞生了堪用的术法模板、以及由此而生的铭文器械;

    于是,技术探索得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过程中,一艘安装有验证引擎的小飞船,在自认为航行了1000公里左右时停下;

    但于外界而言,它所驶过的真实距离却是1100公里,之间所存在的差额便是新技术所达成的‘折跃’效果。

    且对于没有经过优化的‘初号机’而言,能在能源、功率、算法的重重限制下,最终达到这般数据已经是很不错的一种成果。

    在其后,实验又在中型与大型飞船中完成,在小型与中型要塞中也进行了验证,且最终一路来到了‘该上大型要塞’的时刻;

    及至此时,学者们已将这种新技术的应用终端命名为了‘空间折跃引擎’,且其在程度、频率、能耗等方面的性能也被认为足以堪用,并被进行了充分的安全性测试;

    于是,最急需这种能力的一艘大型要塞就被挑中,成为了第一个被进行技术更新的对象

    ~~~~~~~~~~

    参与了折跃引擎开发项目的学者们,以投影形态来到了于漫长旅途中挣扎的黑洞探索要塞当中,并汇同涅斯塔在此处的分身、以及粗牙等同船的施法者们,一起展开了针对性的改造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