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拉开的帷幕(2)(过年好!)

    第二百五十一章 拉开的帷幕(2)(过年好!) (第1/3页)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命令的传出与执行,参与此役的各方面力量基本上已经就位;

    120门加装了给养车厢的‘轰击者1型·改,420轨道炮,在驼鹿的牵引下南下、并三门前后相连组成炮阵,分散布置于前中后三条横向炮击轨道线之上;

    600台同样进行了养分补给改装的‘破甲者1型·改,自走战车,也在收拢了各自的八条节肢后装载于轨道车南下,进入了靠近南方火山群的营地当中;

    220座负责近距离控制、贴脸穿甲的‘战争古树,,在经过加装手持穿甲炮、添加养分补给体系后,也于第三批南下在火山基座就地扎根潜伏了起来;

    200艘(前60+后140)‘420·5,炮艇,也在拖曳船、补给船的辅助下,在河口处待命,因为其部署后会放弃移动能力,所以只有当战场真正确定后,它们才会开始进行正式的部署。

    这些武器毕竟还不是真的‘全自动,、真的‘全遥控,,它们还是需要操控员才能完成各自之使命的,

    其中,‘轰击者1型·改,因为没有‘自走,功能,所以仅需要2名炮组成员分工协作,便可以完成相应的装填控制、指令接收、射界调整、攻击等一系列操作,且另需要由20只驼鹿进行攻击后的转移阵地任务;

    而当三门一组合成线列炮阵时,其炮组成员可以在加设的图腾设备之辅助下减少2名,只需要4位战士便可以完成操作,但驼鹿牵引队却需要增加到50只左右;

    于是,120门轨道炮被分成了40个炮击小组,共需要160名操控员、2000头驼鹿支撑其运转;

    另还需要有分布在沿线的诸多固定站点、共计300名征召兵,专门负责炮弹补给、轨道炮维护、驼鹿安抚等工作。

    另一边,体型更小的‘破甲者1型·改,则因具备复杂的‘自走系统,,所以需要在两名炮组成员之外,另行添置两位控制八足节肢的‘驾驶员,控制其相应的行动力,因此每辆自走战车共需要四位战士才能做到最高效利用;

    此战共有600台该型号的战车参与,合计就是2400名兼任维修兵的一线操作员,需要亲临3千米以内的前线。

    ‘战争古树,则是某种意义上的‘全自动武器,,其核心本体便可以完成行走、攻击等所有任务,并不需要由战士进行操控。

    在‘420·5,炮舰这边,每五艘炮艇将共用一个炮击指挥操作部;

    该部会被建立在一艘远离阵地百多米的近岸装甲小艇上,其上共有五名战士负责完成攻击任务,200艘船共分成了40个近海炮阵,共计需要200名战士完成具体操作。

    除此之外,2.5万名角蹄种雇佣兵、以及1.5万名巨魔壮年征召兵,在经过为期数月的共同训练后,此时也领着重点防护大脑与心脏的盔甲、领着充分的食水补给,进入了他们所要负责操控的牵制型术法植物当中,当起了‘植物人,。….

    这些雇佣兵、征召兵是需要统一指挥的,尤其是作为外来者的角蹄种更是如此;

    因此,本部专门在它们内部设立了一套大而化之的管理系统,共计填补进去战士约200位,少部分负责征召兵的指挥、大部分负责雇佣兵的指挥。

    ········

    需要知道的是,光是新增的‘420·5,炮舰,就在一年内生产了200艘,平均产量在16.7艘/月、实际定型产量高达26.7艘/月;

    而定型时间更久的‘轰击者,、‘破甲者,的生产数量,按理来说更应当远不止现在这个规模。

    事实也的确如此,此二型号相关的各级生产线基本定型于符文历51年末,其生产能力在

    51年中旬达到了最大值。

    其中,‘轰击者1型,生产速度的峰值为30门/月,且保持了约36个月的全速生产;

    最后约12个月的时间,则因为上下游生产线被炮艇占去了大半,所以被压制到了5门/月的产量。

    可即便如此,这前后持续了四年的生产,也使得本部拥有了超过1100门的该型号存量。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至于‘破甲者1型,这边,其巅峰产量虽因节肢系统的制造难度,所以被拖累了不少进度,但也在更多力量的投入下,一度达到了20台/月的程度,且维持该生产效率共计36个月的时间;

    之后的12个月,则因为与‘轰击者,同样的理由,让渡了不少上下游生产线给‘420·5,炮舰,使自身产量下降到了2台/月;

    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两个阶段合计之下本部共计生产了744台‘破甲者1型,,且全部完成了养分供给改装;

    此中,有600台将在第一批次直接参与此战,剩下的近150台则作为损失补充在前线营地待命。

    这样一看,生产的‘破甲者,参与任务基本上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可以说它们已经全数进入了备战状态;

    而‘轰击者,却似乎只有120门被交付了任务,其余八百多台库存是要吃灰么?.....自然不是。

    120门轰击者被投入到了可移动战场之上,在尽可能增加自保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横向移动来最大化的利用自身射程;

    其余八百余门库存,在此战中虽因为人力、驼鹿力、轨道容纳力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得到上述待遇,但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军部还是为它们找到了合适的部署办法.....

    在三列轨道环线的后方与间隔中,本部紧急建设了81座固定炮台,并在对八百余门420原轨道炮进行了改造后,每10门成为一组、装进了这些炮台当中。

    因为准备时间有限,所以炮台在建设时除了防后座力平台、地下掩体操作室、地下养分供给室等有限的部分之外,从装填、到护甲全都只在原有轨道炮的基础上,做了场地适应性、护甲组合结构性等方面的调整,然后使之初步拥有了部署于固定位置时的战斗力。….

    此外,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它们的攻击力、为了配合军此前做出的‘诸炮阵指挥权上交巫医,指令,这些炮台按照九宫格方位被分为了9个片区,每个片区拥有九座炮台、九十门炮,由同一个片区炮击指挥中心进行炮击统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